
2020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即將進入短兵相接,若干媒體以及名不見經傳的新興民調公司,陸續(xù)做出蔡英文“大幅領先”的趨勢民調。但以民進黨“執(zhí)政”的失能與用人政策吃相難看之引起臺灣民眾普遍反感來論,若說蔡已壓倒性獲勝,恐非真相。反而韓國瑜蟄伏17年重出政壇,他注定不是靠順境而出,反而是靠逆境而生,苦民所苦的“草根”民意終將被他點燃。

臺灣每逢選舉,各種民調不一而足,但精準度卻鳳毛麟角。臺灣選民若不健忘,去年高雄與臺中市長選舉,民進黨提名的陳其邁與林佳龍可說是在民調支持度與看好度皆贏對手,但開票結果卻大翻轉,民進黨挾強大行政資源卻抵不過“草根”民意翻轉。

韓國瑜所以能夠過五關斬六將,重出江湖于臺灣之南,并擊退國民黨內競爭對手,最終贏得國民黨內2020提名,這是他具備特有的韌性、不怕事的性格,以及民進黨百般打壓所致。
韓國瑜參選高雄市長原先完全不被看好。他跟高雄只有念“官校”的淵源,國民黨被“抄家”,毫無資源可再挹注,而民進黨卻挾有在地長期執(zhí)政的資源,以及“執(zhí)政”的優(yōu)勢。但是高雄選民卻被韓國瑜點醒了,高雄選民并沒再欠民進黨,一股要求“變天”的旋風從高雄吹至臺灣各地。
而今,2020大選的決戰(zhàn),蔡英文固然得利于大肆操作“反中、抗中、仇中”情勢,但是這些外在的情勢演變,并無法遮掩她在內務上的失敗,最終也無法轉移民之所怨。

此刻的韓國瑜終究要打一場逆轉勝的戰(zhàn)役,他要靠自己擅長的庶民語言,簡單明了揭穿蔡英文當局制造的“亡國感”真相,他要讓各行各業(yè)了解,再讓民進黨“執(zhí)政”下去,臺灣只會更不安全,兩岸關系勢必更加動蕩。

沒有安定的兩岸關系,必然沒有看好的經濟,臺灣的國際處境就將更為艱難,所謂“臺灣的主權”又怎能期待民進黨當局來保護?

韓國瑜已經堅定地提出兩岸政策,他要以“九二共識”恢復與大陸的對話互信,他更要促成“朝野”的內部對話;他要清清楚楚、毫不含糊地讓臺灣人民知道并相信,只要他當選臺灣地區(qū)領導人,當然不會有“臺獨”的問題。

換言之,兩岸的當務之急是重啟平等對談,恢復各項交流,重燃合作之火,以和為貴。韓國瑜若能以其特有的溝通語言與選戰(zhàn)爆發(fā)力,做好這看似高難度的政治溝通,他再次沖出逆轉勝,則并非不可為。
(本文摘編自《中國時報》 作者為臺灣資深媒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