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蔡當局稱臺灣出現“天然獨”,但民調卻顯示泛中國人認同續(xù)增;同時,全臺具政黨黨籍身分者不到6%,結果,公眾卻不斷為“統(tǒng)獨”、藍綠而撕裂,每到選舉便淪為政黨奪權工具,選后再埋怨政治拖垮臺灣。如果你我都認為藍綠分不清,政黨惡斗現象不該持續(xù),那么,就該透過無色覺醒,啟動新一波民主改革。
決策偏狹 民眾遭仇恨分裂
臺灣約莫在319槍擊案后,藍綠陷入對立。10多年來,舉凡“統(tǒng)獨”、內政各類政治事件,多以政黨色彩二分法,欠缺理性思辨互不相讓,這不僅讓決策陷于偏狹,更讓失利者產生怨恨,仇恨螺旋持續(xù)擴張。
問題是,民眾是主動分裂,還是“被分裂”?答案恐是后者。以“統(tǒng)獨”立場來說,民調顯示,當兩岸交流增加,或考慮和平因素,自認泛中國人比例就會增加,否定認同中國人比例則下降,即便年輕世代也如此。問題是,每當選舉將屆,在政客的激化下,這種務實理性立場總被放一邊,取而代之的是“藍統(tǒng)綠獨”的沖撞。
擺脫困境 跨出改變第一步
理想的民主雖應具備多元色彩,但從各國各地實務運作看,確實難避免走向兩極。但,面對民主轉型之痛,美國出現反建制派力量選出川普,法國擺脫左右派的馬克龍,盡管好壞暫難判斷,但至少跨出改變第一步;反觀臺灣,難道還想繼續(xù)卡住不動,拒思脫困之道?
尤其,多數臺灣人是無黨無派,怎甘愿每次到選舉總被政治顏色牽著鼻子走;如果說走向藍或綠能迎來好結果,就算了,問題是臺灣歷經一次又一次政治堅壁清野,到底我們生活是變得更好,還是更差?事實擺在眼前,別再欺騙自己明天會更好。
中道理性 啟動新一波改革
無色覺醒,是公眾對政治困境感到不滿產生的“反省”力量,這不是反政黨,更不是反政府,而是從個人出發(fā),反思自己是否應放下有色眼鏡,以中道理性檢驗臺當局與臺灣政客,拒絕再被藍綠綁架。
當這股力量成為主流,必然讓死水一灘的選舉出現不一樣的結果。而掌權者為避免被淘汰,必然會服膺民意,放下本位主義,以順應這股新政治潮流。
換言之,決定臺灣能否出現無色政治的前提,在于公眾得先無色覺醒。當愈來愈多人對政治現況產生疑惑,并進一步做出改變,新一波民主改革就不遠了。
原標題:藍綠分不清 無色覺醒跨出改變第一步
來源:http://www.huaxia.com/jjtw/dnzq/2018/05/574018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