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續(xù)“白色力量”?洪家人“扎堆”參選
昨天,胡世和在自家所在社區(qū)正式宣布,將以無黨籍身份參選新北市新莊區(qū)“立委”。有趣的是,胡世和參選打的正是“舅舅”牌,他的參選口號就是“臺灣阿舅,前進‘國會’”。
洪家人參選相當踴躍。除了舅舅,洪仲丘姐姐洪慈庸日前也已經(jīng)宣布,將代表“時代力量”參選臺中市第三選區(qū)“立委”,同樣代表“時代力量”參選“立委”的,還有洪仲丘案中,洪家的委任律師邱顯智。他們不是沒有受到藍綠兩大黨的參選邀約,但不約而同,選擇了以藍綠之外的“第三勢力”身份參選。
過去兩三年間,臺灣社運、學運風起云涌,聲援洪仲丘案凝結而成的“白色力量”。延續(xù)“白色力量”的參選目的不可謂沒有號召力,但一時之間,冒出這么多人,頭頂洪仲丘案“光環(huán)”參選,場面就變得“怪怪的”。
社會力轉政治力?“第三勢力”重復老套路
“第三勢力”這個概念,在臺灣社會誕生至今已有20余年。一波又一波的社會力量,都曾給自己貼上“第三勢力”標簽,但他們始終沒能真正成為臺灣政壇的新生力量?!鞍咨α俊狈至押?,今年1月“時代力量”先成立,組黨目標是要“一起改變臺灣”。至今,“時代力量”已經(jīng)推出了好幾波區(qū)域“立委”候選人。“白色力量”中另一部分也宣布將在本月底成立“社會民主黨”。他們的目標同樣是2016年選舉,希望獲得至少5席不分區(qū)“立委”。
回顧臺灣過去幾次“立委”選舉就能發(fā)現(xiàn),選前高調(diào)聲稱要以參選來“超越藍綠”、“改變臺灣”的知名人士、社運明星何其多!僅僅2012年,非藍綠陣營的“第三勢力”參選人就超過120位,但最終無一人當選。而敗選之后,這些“第三勢力”力量再也不見蹤影。
社運明星“戰(zhàn)五渣”?基層實力仍是“鐵律”
以臺灣當前的選舉制度而論,“第三勢力”組黨參選的路線不能說不對。畢竟臺灣政黨競選補助門檻已經(jīng)從5%降至3.5%,令眾多小黨看到生機。不過,要跨過這道生死門檻,要先拼的是區(qū)域“立委”選舉。但是,過去數(shù)次選舉已經(jīng)證明,無論是藍營、綠營還是第三勢力,選區(qū)耕耘、基層實力才是決定選舉結果的“鐵律”。
洪家姐姐洪慈庸參選臺中市第三選區(qū),對上的是國民黨“立委”楊瓊瓔;洪家舅舅參選的新北市新莊區(qū),對手則有國民黨“立委”李洪鈞。而在與這些對手廝殺之前,他們還得先與民進黨推出的參選人進行“在野協(xié)調(diào)”,以民調(diào)決勝負。與這些人相比,洪家人在選區(qū)內(nèi)的實力,很可能只能算“戰(zhàn)五渣”(網(wǎng)絡用語,指毫無戰(zhàn)斗力)。
事實上,社運界人士最有可能進入“立法院”的途徑,是得到藍綠兩大黨提名,擔任不分區(qū)“立委”。但對意圖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的“第三勢力”,這條路顯然意義不大。但要參選區(qū)域“立委”,就必須付出長期而用心的選區(qū)經(jīng)營,而不是選完就消失不見。否則,全臺知名度與勝選之間的距離,無異天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