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5月3日電 美國在臺協(xié)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AIT)處長司徒文(William Stanton)將于7月份退休,有指接任處長一職的馬啟思(Christopher J. Marut)因其最高駐外職稱只做過美國駐港、澳領事館副總領事,被臺灣政治圈認為“層級太低、斤兩不足”,雖然臺外事部門連日來重申“層級不夠不會來,臺美關系更重要”等回應,但民進黨民意代表蔡煌瑯對此仍表示不滿,認為美方此舉是“矮化”臺灣,恐會影響臺灣地區(qū)與美國關系。
據香港中通社報道,內媒體2日指出,美方內定接任AIT臺北辦事處處長的馬啟思,和過去歷任AIT處長資歷相比,“份量不足”,引發(fā)臺灣當局不滿,并有指臺外事部門就此向美方表示抗議,但美方拒絕改弦易轍,堅持派馬啟思出任。
對此,臺外事部門北美司司長令狐榮達1日表示,在美方正式公布人選前,臺方不會有任何說明;他又強調,職業(yè)外事官員如果沒有一定層級,就不會派任,認為外界不應在正式落實人選之前過度解讀。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臺當局外事部門人員指出,臺灣地區(qū)與美國關系復雜敏感,AIT歷任處長都至少有邦交國的正副代表的經驗,例如楊蘇棣(Stephen Young)曾做過美國駐吉爾吉斯大使、司徒文(William Stanton)是駐韓大使館副代表,包道格(Douglas Paal)還是美國政府的政治任命,可直接與白宮聯(lián)系。該官員指出,AIT官員的任命,顯示美國注重臺灣地區(qū)與美國關系的程度。
據指出,馬啟思曾任職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的紐澳和太平洋事務主任,最高外派經歷只做過港、澳地區(qū)的美國領事館副總領事,臺方認為他雖有過臺灣工作經驗,但質疑此番安排是“小材大用”,難免讓人懷疑臺灣地區(qū)對美國的重要性在降低。
民進黨“立委”蔡煌瑯表示,馬啟思只有擔任過駐港澳副理事長,美方是否要傳達訊息,美國將重新定位臺灣地區(qū)與美國關系,把臺灣關系“港澳化”,有“矮化”臺灣的嫌疑,認為馬當局應提出抗議,否則恐會影響臺灣地區(qū)與美國關系。
據悉,AIT今夏將有多位主要官員調整,除司徒文退休外,現任副處長馬怡瑞(Eric Madison)也將在暑假退休,新任副處長酈英杰(Brent Christensen)的現職卻僅是美國務院臺灣科“科長”。臺當局外事部門研設會前副主委劉世忠認為,美方此番安排,顯示美國對臺灣地區(qū)在國際上的角色思量恐缺乏戰(zhàn)略高度。
臺當局外事部門次長董國猷2日表示,依據臺灣地區(qū)與美國了解與過去程序,美方駐臺灣地區(qū)辦事處長是要爭取臺灣的同意,認為目前在美國政府沒有對外宣布人選之前,臺灣地區(qū)基于雙方互信為由,認為現階段不便對任何人選做出評論,但表示“相信美國會找一位對亞太關系資深的外交官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