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行政機構將以特別預算撥補臺電1000億元(新臺幣,下同),臺電表示,若順利通過,有助降低舉債成本,改善財務狀況。不過,島內學者直言,民進黨當局的作法治標不治本,要除病根,應從能源政策改善。至于撥補千億若過關,是否今年10月就可以不漲電價,臺經濟部門表示,尊重電價審議會的專業(yè)判斷。
截至2月底,臺電累計虧損逾4400億元,負債比率達93.4%,加上電價審議會3月底決定先凍漲,千億補助也無法到位,財務狀況雪上加霜;但臺電指出,其中有2600億元是2022至2023年少收的民間用電費用,如果臺當局可以適度撥補,舉債需付的利息壓力可以減輕。
至于得到千億元撥補后,還會不會漲電價,臺電表示,電價是由電價審議會決定,臺電會如實反應實際的成本以及財務狀況。
至于會不會重演2022年時,3月電價審議后未漲價,7月舉行臨時會才調漲用電大戶電價,臺經濟部門官員私下表示,當時是因俄烏戰(zhàn)爭,燃料價格快速攀升,今年則是因為關稅戰(zhàn)4月未調電價,是否要調電價,應會如正常程序于9月電價費率審議會決定。
有學者直言,臺電每年舉債成本高達300億元,且臺電現(xiàn)在平均賣一度電要虧0.2元左右,雖然近來煤價走弱,但臺灣中油集團三度調升燃氣價格,已超過臺電預估成本,9月恐仍有漲價需求。
臺灣清大特聘教授葉宗洸指出,3月的電價審議會幾乎已確定會調漲電價,最后又因擔心影響大罷免的政治因素而凍漲,但使用者付費應該要反映成本,否則臺電虧損還會擴大。
葉宗洸表示,臺當局行政機構用特別預算的巧門去撥補臺電,雖然對臺電財務狀況會有一定幫助,但實際仍治標不治本,因為臺電虧損是來自錯誤的能源政策,沒有改善能源結構,只是在填無底洞。
來源:華夏經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