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午,美軍一架運輸機“閃電”赴臺。國防部發(fā)言人吳謙警告美軍機擅自降臺“后果嚴重”,國臺辦發(fā)言人朱鳳蓮隨后也回應此事,稱“堅決反對臺美之間任何形式的軍事勾連”。關于此事,多家臺灣媒體16日公布更多細節(jié)。
臺媒介紹稱,7月15日上午,一架C-146A美軍行政專機從日本沖繩基地起飛,降落在臺北松山基地,短暫停留34分鐘后起飛離臺。
據(jù)了解,C-146A為德國多尼爾328的軍用版本,C-146A除可當成行政專機使用外,也能作為特種部隊作戰(zhàn)運用,可搭載27名乘員或是6000磅(約合2722公斤)貨物,美軍在阿富汗常用這型飛機運兵。
根據(jù)美國國防部官網(wǎng)介紹,C-146A軍機的主要任務是為美國特種作戰(zhàn)司令部提供靈活且反應敏捷的小型作戰(zhàn)團隊和貨物的運送,空運任務由美國空軍特種作戰(zhàn)司令部的機組人員執(zhí)行。
外傳此次飛行的任務是交付“包裹”給美國在臺協(xié)會(AIT)。針對此事,AIT回應稱“沒有評論”;臺當局外事部門以及防務部門則稱,對有關媒體報道并無相關說明,也無進一步評論;臺空軍聲稱,并未與該架飛機有所接觸。
盡管關鍵角色三緘其口,但種種細節(jié)顯然表明,這就是一次精心設計的政治活動 。
臺媒稱,按傳統(tǒng),美國政府運送所謂“外交包裹”,多半交由民間合作的快遞公司。而且,目前正值AIT處長剛剛交接之際,AIT前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杰7月15日乘機返美,而新處長孫曉雅剛于7月12日抵臺,要待居家檢疫14天及自主健康管理7天期滿后才正式就任。目前孫曉雅尚無法處理公務,美方并無必須派軍機專程送“外交包裹”的急迫性。
并無十萬火急的情況,美國打破傳統(tǒng)悍然派軍機入臺“送快遞”,擺明了就是完完全全的“政治動作”。6月6日載著美國參議員的C-17以及這次的C-146A行政專機,都是首次入臺。只不過上次C-17“披的外衣”是轉(zhuǎn)送“贈疫苗議員”,而這次C-146A“披的外衣”則是“送快遞”。
有港媒解讀稱,這兩次抵臺的美軍軍機分別是運輸機和行政專機,屬于非武裝性質(zhì),美方此舉是“切香腸”式的試探策略——如果中方反應不大,美國則可能會派更具敏感性質(zhì)的軍機入臺。而對于兩次軍機入臺的飛機分別是從韓國和日本起飛,拉盟友“入坑”的同時,也可視作美方在軍事介入臺海上的準備工作。
此外,臺媒也猜測,美方此舉用意是要讓軍機飛臺常態(tài)化,“送疫苗”、“送快遞”……隨時假借各種“幌子”實施相關行動,不斷試探中方底線。而民進黨當局為勾結(jié)外部勢力謀“獨”拒統(tǒng),也會極力逢迎配合美方相關行動。
不難看出,拜登政府基本延續(xù)了特朗普時期在臺灣問題上極具挑釁性的政策,近一段時間更在涉臺問題上屢屢“玩火”,而其中標志性的事件就是一個多月內(nèi)的兩次軍機入臺。
近日,白宮印太事務協(xié)調(diào)員庫爾特·坎貝爾聲言要“小心處理”臺灣問題,何為小心?美方不可能不知道軍機入臺的敏感性,卻一意孤行,擺明了借打“臺灣牌”挑釁中國。
而美方在相關行動中尋求主導、避免反被臺當局利用也是慣常操作。據(jù)臺媒介紹,最近一個多月的兩次軍機入臺,飛機進場、離場以及地勤作業(yè)等,都由華信航空以及臺勤公司等來處理,不讓臺空軍參與,美方極力與臺空軍“劃清界限”。
但用此番操作來狡辯挑釁行動的性質(zhì)則實屬是掩耳盜鈴了。作為“棋子”,臺當局不思引狼入室之危,對于美方這一“聞所未聞”的危險舉動,各路綠營人士更是彈冠相慶,歡呼“美臺關系不斷加強”。
“臺灣是中國領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外軍飛機降落我領土都必須經(jīng)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許可,任何外國艦機擅闖我領空的行為,都將引發(fā)嚴重后果。”
國防部發(fā)言人重申了中方不會容忍美軍艦機擅闖我領空的行為。對于美方軍機進入臺灣地區(qū)的惡劣行徑,必將采取反擊措施。
在國際上,各國對于外國艦機非法闖入領空、領海,有著一套較為通行的處置方法,依據(jù)外國艦機行動的威脅等級,可以對其采取包括驅(qū)離、開火警告甚至擊落擊沉等一系列應對措施。
正如國防部發(fā)言人所說,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wèi)國家主權(quán)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中國人民解放軍保持高度戒備態(tài)勢,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粉碎任何“臺獨”圖謀。(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