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兩起美國對臺軍售計劃案引起外界關注。
4月19日,臺灣防務部門透露,正在向美國求購先進的“AGM-158隱形巡航導彈”,掛載于臺軍現(xiàn)役F-16戰(zhàn)斗機。
報道稱,AGM-158被認為是目前最先進的巡航導彈之一,射程達到370公里,還具有隱形能力,可以晝夜全天候作戰(zhàn)。生產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表示,該導彈的設計目的是摧毀高價值、防御嚴密的固定或移動目標。
沒錯,就是被中國制裁的那家公司。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標志(圖源:外媒)
此外,臺媒盛傳拜登政府近期可能批準臺灣采購的“M109A6自走炮”,并稱美國在臺協(xié)會已知會臺灣。M109A6是美國炮兵部隊的主力火炮,軍事專家形容稱“1輛車能打出1個炮兵連的效果”,所以案子尚未拍板,臺灣方面就已經開始大肆宣傳。
與軍購消息相對應的,是兩則關于“送錢”的新聞——
1、臺灣《中國時報》26日報道,有“立委”在臺立法機構爆料,審計單位核查臺防務部門軍購預算時,根本無從查起!一旦美方提出發(fā)價書,臺防務部門收到了“契約”,“武器根本還沒到手、還沒驗收,錢就已經撥出去了。”

臺灣“聯(lián)合新聞網”截圖
2、臺灣《聯(lián)合報》25日報道,近年臺當局即將結案的軍購項目中,有部分在結案前都分別傳出美方要求以續(xù)購彈藥、增加技術管理人員留臺方式等,繼續(xù)支用結余款項,而不是將余款繳回“公庫”。
臺防務部門的回應是——“ 慣 例 ”

兩岸關系和平時,民眾不用擔心戰(zhàn)爭的發(fā)生,自然無需在此投入太多預算。而蔡英文上臺后,臺海情勢越發(fā)緊張,除了民進黨常常鼓吹所謂“美臺關系”有質的飛躍;島內綠媒天天播報“解放軍軍機又來了”之外;美國也時不時冒出所謂專家示警“解放軍可能在XX年內武統(tǒng)臺灣”,千言萬語最后都化成一句“又該交保護費了” !

臺媒新聞頁面截圖
從2500億元的(新臺幣,下同)F-16V戰(zhàn)機開始計算,大型無人偵察機(176億元)、新型戰(zhàn)車(405億元)、魚叉導彈(800億元)、F-16性能提升(1400億元)、魚雷(54億元)、教練機(686億元)、反裝甲導彈(118億元)、野戰(zhàn)防空武器系統(tǒng)(143億元)、營區(qū)警監(jiān)系統(tǒng)二期(128億元)、方陣快炮(101億元)、機動導彈車(136億元)、第二階段潛艦自造(493億元)、導彈巡防艦原型艦籌建(245億元)、微型導彈突擊艇(316億元)……
這一筆筆巨額軍購費其實都是臺灣納稅人的血汗錢,臺軍方卻用“慣例”二字輕描淡寫,不禁讓人懷疑,是對美國跪太久,跪習慣了嗎?

難道天真的以為臺灣交了“保護費”,就能得到十全的“保護”?軍事專家直接說出了答案:鑒于臺軍現(xiàn)在的整體水平,即便裝備了AGM-158等武器,也無法改變兩岸軍力差距,解放軍有多種手段可以應對。
臺海真正發(fā)生戰(zhàn)爭時,美國轉手的這批二手貨不見得有多大幫助,更別說很多軍購的武器壓根還沒發(fā)貨。臺灣向美軍購,只是花錢買安心,“精神核彈”的作用大于實質。
對照特朗普政府四年對臺軍售11次,打破了過去美國總統(tǒng)任內軍售臺灣紀錄。拜登在對臺軍售上是否會“特朗普化”,也是島內政客熱議的話題。
有許多分析認為,拜登上任后在處理臺海問題上,并不會和特朗普一樣激進,特別在對臺軍售上會放緩腳步。也有人認為,從拜登上任后的種種對臺政策和舉動來看,并沒有質的改變,甚至在許多議題上與中國針鋒相對。

知乎網友回復截圖
當然,數(shù)錢這種開心事,并不會因為誰當美國總統(tǒng)而改變,面對臺灣民進黨當局這個忠誠聽話的提款機,把淘汰的軍備賣出去換新的,何樂而不為?

網友回復截圖
在對臺軍售問題上,中國的立場很堅決。如果美國持續(xù)這般粗暴地干涉中國內政,臺灣民進黨當局一意孤行隨美起舞,片面改變兩岸現(xiàn)狀,增加臺海爆發(fā)軍事沖突的可能,那么解放軍也將不惜一切代價來解決臺灣問題。
“投資戰(zhàn)爭”不如“投資和平”,蔡英文不是看不清,只是,哪有什么好意,全都是生意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