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慶祝廈門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在廈門大學建南大會堂召開。廈門大學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21年創(chuàng)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chuàng)辦的大學。圖為大會現(xiàn)場。(中新社)
據(jù)臺灣旺報報道,廈門大學4月6日迎接100周年校慶,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發(fā)出賀電,期許廈大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是大陸涉臺研究的重鎮(zhèn),已成立超過40年,且與時俱進,近幾年陸續(xù)成立了“民進黨研究中心”、“國家統(tǒng)一政策仿真實驗室”等單位,配合百年校慶,6日至8日還將盛大舉行“兩岸命運共同體:認知與建設”論壇。
習近平6日對廈大的賀電表示,“希望廈門大學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切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與時俱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全面提升服務區(qū)域發(fā)展和國家戰(zhàn)略能力”等做出貢獻;大陸央視的《國家記憶》節(jié)目,上周連續(xù)播放3集紀錄片《陳嘉庚與百年廈大》,為校慶暖身;新華網(wǎng)6日推出介紹廈大百年歷史的文章,還拿校名開玩笑指“生活中常有人把‘我可不是嚇大的’掛在嘴邊,但還真有些人從不這么說,因為他們還真是廈大的。”
對臺灣而言,最值得一提的則是廈大臺灣研究院。兩岸學界過去曾戲謔將大陸對臺研究分成三派別:北京主戰(zhàn)、上海主和、廈門主降,也體現(xiàn)了廈門對臺的特殊地緣和文化連結(jié)。
去年廈大臺研院剛舉行40周年院慶,院長李鵬受訪指出,1980年成立之初十分艱難,“五駕馬車兩個兵”,只有正副所長和兩位行政人員。當時許多參與學者屬于半路出家,資料取得極其困難,經(jīng)常要翻山越嶺到當時的前線廣播站去查閱資料。
廈大臺研院2017年底成立“民進黨研究中心”,主任為陳先才教授,去年推出“透視臺獨”系列叢書,已出版了《“臺獨”風險》一書,之后還將出版《“臺獨”組織》、《“臺獨”人物》。對于未來臺獨走向,書中認為,“漸進式臺獨”將占據(jù)主導地位,依附文化、教育、社會層面推進,是種潛移默化,“激進臺獨”則會邊緣化。
去年6月臺研院成立“兩岸融合發(fā)展與國家統(tǒng)一政策模擬實驗室”,同樣由陳先才兼主任,該實驗室圍繞國家統(tǒng)一、兩岸融合發(fā)展政策情境仿真模擬,及“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模擬分析。
大陸國臺辦前副主任孫亞夫、全國臺研會會長汪毅夫,目前都是廈大臺研院講座教授;前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則從2007年6月到2018年初,擔任廈大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