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來,島內蔡當局不斷地向大陸釋放“善意”,先有蔡英文“春節(jié)談話”,說“愿意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之下,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后有剛被蔡英文換上的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則大談,“兩岸派飛機,不如共創(chuàng)商機”,“兩岸交流勢必要恢復,期待未來兩岸能夠‘春暖花開’”,云云。聽聽這些談話釋放出的“善意”,還真有點向“改善”兩岸關系方向發(fā)展的味道。
國臺辦新聞發(fā)言人馬曉光在回應邱太三“春暖花開說”表示,兩岸關系曾經有過春暖花開。春暖需要有東風,花開需要有雨露。東風、雨露就是“九二共識”。如果臺灣的先生們有這樣的期待,愿意順從兩岸同胞的意愿,那就回到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來。
對于馬曉光的回答,邱太三則說辭道,“事實上‘九二共識’的用詞,在臺灣過去引發(fā)蠻多的爭議,‘九二共識’已引發(fā)20年的爭議,引發(fā)臺灣民眾相當大的反感。”
兩岸隔空傳話一來一往,所要表達的完全不在一層面上,蔡當局高喊“兩岸要交流對話”,卻不承認“九二共識”,還污蔑“九二共識”有“爭議”。而大陸對臺的方針政策是一貫的,具有連續(xù)性、穩(wěn)定性。對于認同“九二共識”、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臺灣各政黨及人士,大陸與其交流對話的大門永遠是敞開的,持歡迎態(tài)度,而對于頑固搞“臺獨”的政黨和個人,大陸與其交流之門是關閉的。
至于邱太三口中的“九二共識”有爭議,更是無稽之談。試問,2008年、2012年中國國民黨高舉“九二共識”大旗贏得了選舉勝利,兩岸關系進入和平發(fā)展的歷史時期,開創(chuàng)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fā)展的良好局面。此時,兩岸是春暖花開,是和平和睦和諧。這就是兩岸在堅持“九二共識”共同的政治基礎上,實現了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八年。這是兩岸曾有的“春暖花開”。
而從2016年民進黨和蔡當局上臺以來,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沒有這“東風和雨露”,兩岸的“春暖花開”被民進黨無情地摧殘破壞掉。由此可見,邱太三口中的“九二共識”有爭議是徹頭徹尾的假命題,是在歪曲“九二共識”歷史功績,是在刻意回避“九二共識”,是在為蔡當局搞“臺獨”找借口。
蔡當局把“兩岸交流”喊得震天響,而一遇到“九二共識”,立馬就轉彎,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蔡當局在作秀、在演戲,在打著“穩(wěn)賺不賠”的政治算盤。民進黨和蔡英文在選舉中吃到了“反中”的政治甜頭后,又怎能輕易撒手?
蔡當局一邊高喊兩岸要交流對話,要兩岸“春暖花開”,一邊在島內搞“臺獨”動作不斷,“反中”力度不減。這是一個相互撕裂的矛盾關系。然而,蔡當局卻把這種不可能的矛盾體,演繹成為攥取一黨一己之私利而進行政治操弄的伎倆。
蔡當局這樣做有其政治算計:其一,通過空喊“兩岸交流對話”之口號,積極回應美國拜登政府“兩岸進行對話”的主張,展現蔡當局是聽美國老大話的姿態(tài),至于能不能實現兩岸“交流對話”,那是大陸的事了,責任不在臺灣。其二,如果大陸讓步,能在蔡當局“反中”的情況下實現兩岸交流對話,那當然是大獲全勝的好事。如果大陸反對,蔡當局就可以向美國和島內民眾訴苦,說什么已釋放出了“善意”,而大陸不接受,轉而攻擊指責大陸,污蔑大陸打壓臺灣,繼續(xù)打悲情牌,得到民眾的同情和支持。蔡當局不管怎么做,都是加分,都是穩(wěn)賺不賠。
蔡當局此“伎倆”被反復使用,從而撈取政治利益。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來形容蔡當局的卑劣行徑,再恰當不過了。
我們從臺灣地區(qū)行政部門負責人蘇貞昌到現在還在稱新冠肺炎為“武漢肺炎”,就可以看出蔡當局“反中”“仇中”意識不但未減,反而是根深蒂固。
不畏浮云遮望眼。蔡當局演再多的把戲,演技如何高明,是否是真心要改善兩岸關系,只要拿“九二共識”試金石一試便知真假,假者無處遁身。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兩岸交流交往和祖國走向統(tǒng)一的大勢,豈能是一小撮“臺獨”分裂勢力和外部干涉勢力所能阻擋的,隨著中國大陸發(fā)展越來越強大,統(tǒng)一的大勢將呈明顯加速的態(tài)勢。奉勸蔡當局認清兩岸發(fā)展大形勢大趨勢,放棄操弄“反中”民粹和挾洋自重的“臺獨”幻想,真正回到“九二共識”正確的軌道上來,謀求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切莫再做兩岸和平發(fā)展和祖國統(tǒng)一的“絆腳石”,被列入“黑名單”,成為中華民族的罪人。(評論員 言未央)
華夏經緯網專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