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黨24日舉辦論壇,雖然安排流程盡力降低“藍白合作”政治味,但江啟臣(右)、柯文哲(左)或暗或明出招接招,一個宣稱討論世代正義的論壇,無可避免成了算計政治利益的政壇。(張鎧乙攝)
據(jù)臺灣《中國時報》報道 國民黨舉辦論壇,黨主席江啟臣與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首度同臺。雖然國民黨安排流程盡力降低“藍白合作”政治味,盼回歸“社會對話”定位,但越刻意淡化,政治味越濃,尤其江啟臣、柯文哲或暗或明出招接招,一個宣稱討論世代正義的論壇,無可避免成了算計政治利益的政壇。
江柯同臺自消息曝光后,藍白內(nèi)部各有反彈,除藍營有許多人不信任柯善變機巧的政治性格,更因為民眾黨積極挖藍營墻腳,因此藍營內(nèi)部紛指江此舉是引狼入室、請鬼拿藥單。
江啟臣對外以檢討“智庫幕僚作業(yè)”,要淡化“內(nèi)部未先溝通”的反彈爭議,更連日媒體、社群操作,強調(diào)“論壇只是議題合作”、“不會因議題合作,選舉就不競爭”。昨天流程安排從稱謂、動線、議題比例、發(fā)言順序、鏡頭呈現(xiàn)都煞費苦心。
包括兩人先后到場受訪,且后到的柯上臺聯(lián)訪一結(jié)束,江立即從休息室走回舞臺,隨即大合照,避免兩人“共處休息室”被作文章,也不安排江柯握手、還在兩人中間卡一位學(xué)者,避免江柯“兩人同框”或“比鄰合照”。
此外,主持人始終稱“江委員”、“柯市長”,不稱“黨主席”,也是降低“藍白合”政黨色彩,點名兩人答復(fù)問題時都刻意“先柯后江”,以免柯后發(fā)言回話堵江;江在柯說明時都埋首筆記,有如“馬英九2.0版”,避開兩人眼神交會。為降低臺北市議員的反彈,國民黨還減少“居住正義”議題的討論份量。
但政治人物一旦同臺,無招、有招都是招,機巧柯文哲深諳三昧,在發(fā)表意見時突然主動點名“江啟臣要在‘立院’解決囤房稅等問題”;后答的江才拿公宅、社宅無法解決居住正義,“行政效率出很大問題”,兩人終究免不了言詞交鋒。
尤其柯提前離開時,突然“很禮貌地”在媒體面前伸出“友誼之手”,江只好回握,出現(xiàn)全場唯一肢體接觸、四目互視的場景。“人前緊握手”場面確實吸引鎂光燈,但不知兩黨日后誰先“人后下毒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