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尋求外力干預、制裁香港,四名香港立法會反對派議員被依法取消了議員資格。果不其然,民進黨當局立刻就跳了出來,毫無根據(jù)胡亂指摘全國人大常委會為恢復香港立法會秩序作出的重要決定。
近一年來,民進黨當局已習慣于吃香港激進力量的“人血饅頭”。放在“修例風波”初起時,狂飆突進的香港激進運動是歡迎民進黨當局插手的,當時來自臺灣的隔空喊話、暗中投入人力物力,讓暴力青年們倍感“溫暖”。只是,臺灣“大選”一過,曾經(jīng)許下的美麗諾言一一被驗證為謊話——五個私渡赴臺的青年被陸委會扣留并被切斷了對外聯(lián)絡的渠道;接應“黑暴”青年的“一條龍”服務,被揭露空有查詢電話缺乏經(jīng)費等等。
向往的“反中”支援基地,變成“吃人”的陷阱,“黑暴”青年的失望、沮喪可以想見。也就有了后來種種荒腔走板的故事,浸會大學學生會會長方仲賢赴臺“取暖”不成,發(fā)文批評“民進黨只想用香港人的鮮血來換取選票”,不料換來民進黨支持者蜂擁責難“乞討就該謙卑一些”“廢青滾出臺灣”。還有一度在幕后指導“港獨”的臺灣政治組織,也被“黑暴”團體指責“冒名募款”,宣布決裂,演出狗血劇情。
嗜血的老手,給菜鳥們上了一堂殘忍的政治實踐課。曾被捧為“義士”“手足”的一批狂飆港青,被丟棄在絕境,孤立無援地面對沒有出路的未來。數(shù)以百計的“黑暴”青年,或面對司法審判,或逃往異域隱姓埋名,沉重的代價必定讓香港各方人士點滴銘記心頭。
可恥的是,民進黨人竟沒有表露出絲毫的歉意,至今仍以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對著香港恢復秩序的努力指指點點。借用一句粵語:“好乞人憎噶(太讓人討厭了)”。

在“反中遏華”的賽局里,臺灣民進黨當局一向自以為是棋手,愿為西方霸權國家的意圖沖鋒陷陣,犧牲香港街頭一些個暴力青年的前途命運,在他們看來想必只是微小的成本。但在北京眼里,香港安寧和市民福祉是絕不容肆意踐踏的,所有以勾連外力、犧牲公眾利益來逞兇斗狠或滿足私利的對手都必須承擔起相應的代價,剛剛喪失議員資格的四名香港政客如是,一再挑釁、制造事端、企圖亂港謀“獨”的民進黨人當然也在此列!

再者,美國大選中民進黨當局又一次選錯了邊,未來的美國主政者,還會毫無芥蒂地看待民進黨這個盲動、無謀的政治群體嗎?看起來“棄卒”似乎更會是他們接下來的命運。當下,與其再費口水插手香港事務,已是泥菩薩過河的民進黨,應該多操心自己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