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許多自媒體不停地渲染南海、臺海危機形勢,鼓吹中美在南海、臺海必有一戰(zhàn)且是大戰(zhàn)。近幾個月筆者多次跟美方專家就南海問題開展對話會,一個現(xiàn)象是美方專家很少提及中美在南海開火,也沒有人討論所謂“美軍南海炸礁”的媒體報道。不禁要問:為什么這些聲音總是來自中國?
筆者認為,這首先是反映我們自己的不自信,包括對自己核力量的不自信。其次是有些專家刻意渲染,迎合部分受眾而不是作理性客觀的分析判斷,把任何動向都往中美雙方大打一仗去引。
筆者一以貫之的判斷就是:中美兩國都無意主動挑起一場兩個核大國之間的全面武裝沖突,但美國在南海、臺海增加兵力和不斷挑釁導致雙方擦槍走火意外事件的幾率大大上升。
這一判斷也為中美兩國國防部就危機管控加強戰(zhàn)略溝通所佐證。
一、中國國防部釋放的信號
綜合10月份中國國防部例行記者會就中美兩軍關系釋放的信息,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1、“美軍使用MQ-9無人機襲擊中國南海有關島礁、特朗普通過軍事危機制造所謂‘十月驚奇’拉升選情”的小道消息不實。從國防部釋放的消息看,美防長埃斯珀也出來澄清。埃斯珀通過軍事外交渠道專門就此表示稱,有關報道與事實不符,美方無意對華制造軍事危機,愿與中方建立穩(wěn)定的、建設性的、以結(jié)果為導向的兩軍關系,建立必要機制,降低風險、加強溝通、在擁有共同利益的領域開展合作。

2、中美兩軍之間的溝通渠道和機制保持正常運轉(zhuǎn)。中國國防部舉出了兩個例證:
10月20日,中央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領導與美國防部高層官員通電話,就兩軍關系及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雙方同意兩軍加強溝通,管控分歧,開展在共同利益領域的合作。
10月28日至29日,中美兩軍舉行危機溝通工作組視頻會議。此外,雙方商定于11月中旬以視頻會議方式開展2020年度中美兩軍人道主義救援減災研討交流活動。
這也直接否認了有關專家提出的“目前中美危機管控定期磋商檢討機制已停擺”的說法。
前不久有位臺灣學者還就此專門問詢中美兩軍之間到底存在哪些溝通管道和磋商機制。其實中美之間的軍事交流溝通機制很多,還是比較成熟和成體系的,美國防授權法案等一些文件對此有詳細介紹,美國國防部官網(wǎng)等都可查到。
從高到低,比如中美副部長級的戰(zhàn)略防務磋商(副部級DCT)、亞太安全磋商(助理防長級APSD)、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幫辦級DPCT,防務政策協(xié)調(diào)磋商,最后一次于今年1月14日在北京召開,美國防部網(wǎng)站1月16日發(fā)了消息)、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MMCA,筆者曾多年參與此磋商)以及日前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提到的中美兩軍人道主義救援減災研討交流和實兵演習(HADR)。
3、中方明確了愿意保持兩軍溝通的意愿,并對美方提出希望和要求。中方認為,中美兩軍關系是兩國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保持中美兩軍關系穩(wěn)定符合雙方的利益,需要共同的努力。尤其當前形勢下,保持中美兩軍溝通十分重要。中方要求美方言行一致、信守承諾,切實采取措施,停止在中國當面??沼虻能娛绿翎呅袆?,停止損害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行為。任何人如果膽敢在海上挑起沖突,中方將堅決予以反擊,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利益。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加強溝通,管控風險,增進互信,防止誤判,推動中美關系回到協(xié)調(diào)、合作、穩(wěn)定的正確軌道上來。
二、美國國防部釋放的信號
10月29日,美國國防部官網(wǎng)也發(fā)布了中方例行記者會上提到的雙方進行危機管控溝通的新聞稿,全文如下:
“2020年10月28日至29日,美國和中國國防官員通過視頻電話會議召集了首次危機溝通工作組會議,討論了危機溝通、危機預防和危機管理的概念。
這次會議提供了一個機會,使美國軍方與人民解放軍(PLA)能夠就預防和管理危機以及減少部隊風險的原則建立相互了解。雙方同意建立危機期間及時溝通機制的重要性,以及保持定期交流渠道以預防危機和進行危機后評估的必要性。
此次會議由美方主持召開,美方代表來自國防部長辦公室、聯(lián)合參謀部和美軍印度太平洋司令部。中國代表團成員來自中央軍事委員會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中央軍委聯(lián)合參謀部和解放軍南方戰(zhàn)區(qū)司令部。”
從美方新聞稿可看出:
1、與埃斯珀之前在IISS講話提出雙方加強戰(zhàn)略溝通和危機管控相符合,這次會議推理應當是美方提出的,是埃斯珀提出意見的具體落實。
2、危機溝通工作組會議是首次召開,屬于雙方新建立的機制。
3、美方也明確表達了加強危機管控的意愿,總體表態(tài)比較積極。
4、首次會議探討的是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后續(xù)磋商可能會在對原則概念達成一致基礎上加強執(zhí)行層面的溝通。
5、新成立的機制既有政策層面的官員,又有戰(zhàn)區(qū)部隊的指揮官員,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如何解讀雙方信號
1、雙方在保持渠道暢通方面具有共識。加強戰(zhàn)略戰(zhàn)術層面的溝通和危機管控是雙方共識,符合雙方利益。
2、首次成立危機溝通工作組。前面提到了由DCT\APSD\DPCT\MMCA\HADR等不同渠道組成,從美方新聞稿看,危機溝通工作組作為新成立的機制,是對上述溝通機制和渠道的補充,起著承接和延續(xù)的作用,同時也說明雙方認為,既有的溝通管道無法很好地落地和執(zhí)行,所以需要建立一個新機制。
3、政策層面和行動層面同等重要。從雙方代表團組成看,加強政策層面的溝通與前方一線部隊行動層面的落地執(zhí)行同等重要,特別提出部隊風險管控。
四、幾點思考
1、大國之間加強戰(zhàn)略溝通非常必要,要擺脫傳統(tǒng)文化所謂“愛面子”的束縛。國內(nèi)有相當一部分軍地官員錯誤地認為:美國都對中國這樣充滿敵意了,我們憑什么跟美國溝通,不理它!包括在安全領域,固執(zhí)地認為:美方這么大力度加強在我當面海空域的存在,中國憑什么還要跟它談,美國要不來就什么事情就沒有了。
中美戰(zhàn)略競爭是事實,美在亞太地區(qū)的軍事存在也是事實,而且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是二戰(zhàn)以來就存在的事實。美國執(zhí)行的是全球霸權政策,美方許多學者官員多次指出,其戰(zhàn)略利益不是在美國家門口,就是在亞太、在南海、在中國當面海空域。中方不能無視這一事實,要求美方不來或把美方趕出去不現(xiàn)實,那樣的話就構成雙方地緣戰(zhàn)略的一個重大調(diào)整,沒有與美軍抗衡的實力很難實現(xiàn)。所以,中方政策的制定一定要基于這種現(xiàn)實,既不能“鴕鳥政策”也不能掩耳盜鈴。尤其作為一個成長中的崛起大國,要打破東方文化“面子”的束縛,主動與各國加強戰(zhàn)略溝通。
2、美新出臺首個軍事外交戰(zhàn)略將使中方面臨更多更大壓力。美國國防部10月份剛剛頒布了歷史上首份《聯(lián)盟和伙伴關系發(fā)展指南》,其實按中國的話語體系講,就是美國的軍事外交戰(zhàn)略。美國防部長埃斯珀于10月20日在大西洋理事會就此專門發(fā)表演講,將通過軍事外交建立聯(lián)盟與伙伴關系網(wǎng)絡,作為美軍的一個重要非對稱優(yōu)勢,主要涵蓋高層領導人參與、國際專業(yè)軍事教育、國家伙伴關系計劃和對外軍售四個領域。這個首份美軍事外交戰(zhàn)略的出臺將為中國軍方制造更多壓力。
3、既要有底線思維,也要抓住戰(zhàn)略機遇。近期美在南海特別是臺海動作很大,筆者認為:一是美政府高層在臺灣問題上的對華政策已經(jīng)達成統(tǒng)一的認識,二是美政府刻意保持模糊實為明確不會大規(guī)模軍事干預,三是美將加大對臺軍售力度,并繼續(xù)在直接軍事介入和“協(xié)防臺灣”之間走鋼絲。
在南海、臺海聯(lián)動的情勢下,我們要保持戰(zhàn)略定力,那種動輒喊打,認為美方任何一個動作都是要挑起中美大戰(zhàn)的思維并非客觀理性的底線思維。同時,在判斷美方不會為臺灣問題大打出手,而是通過武裝臺灣對中國極限施壓的情況下,我們也要抓住戰(zhàn)略機遇,避免在“溫水煮青蛙”的過程中喪失判斷力。該出手時果斷出手,堅決打擊“臺獨”勢力,徹底解決臺灣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