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媒畫面。圖片來源:參考消息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道】臺灣地區(qū)防務部門18日稱,解放軍從18日清晨7時10分起到10時30分結束,共出動18架次軍機、從四個方向抵近臺灣本島。包括轟-6機2架、殲-16機8架、殲-11機4架、殲-10機4架,其間三度飛越所謂“海峽中線”,最近距新竹海岸線約37海里。
另根據(jù)臺軍方公布的航空軌跡及廣播記錄,臺軍從7點16分起的一個小時內16次發(fā)出廣播,其內容甚至出現(xiàn)所謂“接近領空”的字眼,而非慣用的所謂“空域或防空識別區(qū)”。臺軍方人士透露,臺軍機廣播向解放軍喊話“你已飛過海峽中線,立刻轉向脫離”,解放軍戰(zhàn)機飛行員則以“沒有海峽中線”回應。

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汪文斌。圖片來源:環(huán)球時報
9月21日,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汪文斌就此事回應:“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
專家:官方明確否認“海峽中線” 震懾臺當局
據(jù)上觀新聞報道,軍事評論員宋忠平分析,“中國官方明確否認‘海峽中線’,這確實是第一次表態(tài)。”在美國和臺灣當局不斷改變臺灣海峽現(xiàn)狀的情況下,這一表態(tài)是中國大陸用實際舉動向國際社會強化一中原則,對今后臺海局勢的走向會帶來重大積極影響。
同時,這一表態(tài)也是對我們軍事能力的自信,“對于臺軍的防空力量,我們戰(zhàn)術上是重視的,戰(zhàn)略上是藐視的。”宋忠平說。
他指出,解放軍軍機飛越所謂“海峽中線”這一行為對臺灣當局和美國的威懾力都相當大,無論是臺灣當局還是美國,他們劃設的任何所謂中間線也好,警戒線也罷,在解放軍看來都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這也會讓臺灣當局深刻認識到,一意孤行搞“臺獨”沒有任何所謂的“中間線”。
所謂“海峽中線”不是經緯度 是兩岸互信與默契
《新華澳報》表示,所謂“海峽中線”是當年美軍太平洋司令部依據(jù)所謂“臺美共同防御條約”,基于臺海防衛(wèi)作戰(zhàn)之需要,衡量臺灣海峽甚為狹窄,作戰(zhàn)縱深不足,而在其主導下所推出的一條“假想界線”。由于當時對該線進行圖上作業(yè)的是美軍一位名為戴維斯的低級幕僚軍官,這條線又稱為“戴維斯線”。
這條不存在的“海峽中線”不受任何國際法認可,完全沒有法律約束力。但1958年國民黨空軍退守“海峽中線”以西之后,兩岸分治成為事實,“這條線”成為兩岸避免軍事沖突的“默契線”。在臺灣媒體的報道中,解放軍軍機是否接近“海峽中線”,也一直是反映兩岸關系的重要指標。
臺灣《中國時報》也稱,從歷史上看,這條“默契線”曾多次被打破,但在兩岸關系緩和時,仍能恢復成一條具有政治與軍事意義的界線。有默契就有線,關系惡化到相互叫囂謾罵,那還期望什么默契呢?更何況,當一方決意開戰(zhàn)時,誰還理會一條虛無縹緲的經緯線。
兩岸沒有“中間線” 只有臺美不能跨越的“紅線”

臺灣“聯(lián)合新聞網”報道截圖
前臺灣?;鶗泵貢L李慶平接受香港媒體《中評社》訪問時表示,美國猛打臺灣牌,可能會加強對臺關系,例如衛(wèi)生部長、國務院次卿等官員先后訪臺,美國軍艦、軍機航經臺海、對臺軍售。但有3件事千萬不能做,否則會踩到“紅線”,造成兩岸沖突的可能性。一是美軍戰(zhàn)艦停泊臺灣的港口;二是戰(zhàn)機停降、并常駐臺灣機場;三是美國做出令大陸不能忍受的作為,例如支持臺灣“法理臺獨”、美軍進駐或正式“承認臺灣”等。
上觀新聞評論表示,如今,隨著臺灣民進黨當局在“臺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大陸也被迫釋放出最強信號,來警告臺當局不要玩火。連續(xù)兩天合計37架各型飛機飛臨臺灣,大概就是最好的證明。如果臺當局依然執(zhí)迷不悟,那么終究有一天,解放軍的戰(zhàn)斗機飛越的不是那條不存在的“中間線”,而是臺北上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