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立法機構”7月22日召開臨時會,表決通過所謂“護照與華航正名公決案”,民進黨黨團挾席次優(yōu)勢,分別通過民進黨團版本的兩項提案。
針對所謂“護照正名”,民進黨團提案要求臺行政機構研擬如何進一步提升“臺灣”、“TAIWAN”辨識度的具體作法,以“維護尊嚴”并“確保國際旅行的便利與安全”。而所謂“華航正名案”,則要求臺交通部門積極研擬強化華航的國際識別等相關政策,并研擬避免與大陸航空公司混淆的短中長期措施。這無疑是民進黨當局邁向“法理臺獨”的又一重大、實質動作。
“護照與華航正名”是綠營炒作多年的議題,民進黨曾強行修改“護照條例施行細則”,為護照加貼“臺灣國”貼紙開綠燈,實現(xiàn)“護照”的“去中國化”。“華航正名”也已叫囂了很多年。今年4月,新冠疫情期間“臺獨”分子還曾借疫情熱炒“華航”與“護照”更名案?,F(xiàn)今,民進黨當局借助席次優(yōu)勢強行通過“護照與華航正名”案,一方面是對民進黨黨外的“臺獨”勢力的投桃報李,順應他們的要求,以感謝他們在年初的“二合一”選舉中對民進黨的力挺與支持。另一方面是將所謂的“兩項正名”落到實處,下一步“兩項正名”將進入實質落實階段,“法理臺獨”步伐將會加快,此舉必將加劇兩岸“反獨”與“謀獨”的矛盾斗爭。
當然,民進黨當局謀求“護照與華航正名”,也絕非易事。所謂的“護照正名”,不僅是臺方自己的事,還牽涉到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承認問題。過去,民進黨強行修改“護照條例施行細則”,為護照加貼“臺灣國”貼紙開綠燈。然而,如此的小伎倆卻并沒有得逞,加了貼紙的“護照”并不被外界認可,一出境就吃閉門羹,直接影響出行。即便正了名的“護照”,也同樣興不起什么風浪,聯(lián)合國總部根據(jù)“一個中國”政策,拒絕承認臺灣所謂的“中華民國護照”,臺灣民眾持護照赴設在紐約的聯(lián)合國總部,被明確拒絕。聯(lián)合國態(tài)度十分明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正名為“臺灣”的護照,一樣逃不出相同的下場。
至于“華航”正名,則更為復雜。臺媒及學者分析,“華航”更名“臺灣航空”,有三個問題,一是“臺灣航空”的名稱已被登記,商標權屬于立榮航空。二是更名后的航權、航約重新談判的代價將會很大,不但會造成十幾億新臺幣的損失,更極有可能讓這家航空公司從此一蹶不振。其實早在陳水扁時期,就吵著要給“華航正名”,但因牽涉的問題很多,而不了了之。三是“華航”更名,大陸會很高興“華航”把“China”的名稱拱手相讓,屆時“臺灣航空”將和海南航空、四川航空一樣,更像大陸管理下的地方航空公司了。真正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更加尷尬被動。
當然,民進黨當局并非真的那么在乎“護照”“華航”更名,其更在意的是操弄的過程,是要借此搬弄是非,挑起島內民眾對大陸的敵視,制造兩岸的對立和仇恨,以便他們漁翁得利,獲取政治上的利益,方便永久執(zhí)政。這才是其真正的目的所在。在此,我們要正告民進黨當局:不要在危險的邊緣瘋狂試探,不要在懸崖絕路上閉眼飆車,玩火者必自焚,多行不義必自斃!(本文作者楊澤軍為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研究員、南京大學臺研所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