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社會因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讓撕裂對立的傷口持續(xù)擴大。(中評社資料照片)
臺灣地區(qū)領(lǐng)導人蔡英文第一個4年任期中,臺灣就逐步走向撕裂對立的局面;在領(lǐng)導風格上,她孤傲擅權(quán)、專斷獨行,在政策制定上,她輕忽民意,頑固偏執(zhí),于是,我們看到臺灣社會因撕裂而阻礙了前進的腳步,也因?qū)α⒍g了發(fā)展的動力。未料,就在蔡英文展開第二個任期的第18天,臺灣又因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讓已然撕裂對立的傷口擴大,難以愈合。
民進黨最令人詬病的特質(zhì),除了“雙重標準”之外,還包括:心口不一、黑白不分、立場反復;以歷次選舉為例,為了贏取勝利不擇手段,不但抹黑對手、誤導視聽,追殺“在野”更是刀刀見骨,還要割喉割到斷。去年臺灣地區(qū)領(lǐng)導人選舉期間,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所遭受到來自綠營鋪天蓋地的惡意攻擊,從來沒停過,民進黨當局及綠色側(cè)翼團體連手打韓毫不手軟;日前通過的罷韓案,何嘗不是同樣的手法,輿論譏諷“投票前下毒手,罷韓后手牽手”,一點都不為過。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民進黨表面上推稱罷韓是民間團體自發(fā)性的“公民運動”,實際上,從韓國瑜甫就職高雄市長,罷韓團體即啟動罷免程序看來,其背后算計絕不單純;直到后期,“罷韓國家隊”公然擺出助攻的陣勢,投票前3天,“罷韓隊”總司令蔡英文在民進黨中常會下達動員令,終于催出超過93萬張罷免同意票。這哪里是一場公平公正的民主游戲?那些在“罷韓隊”護航下返回高雄投下同意票的年輕人,真的了解罷韓投票的意義嗎?還是成為民進黨幕后操控煽惑的棋子而不自知?
誠如對綠營統(tǒng)治思維了如指掌的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所說:“韓國瑜千不該萬不該的罪名,其實不是落跑選臺灣地區(qū)領(lǐng)導人,而是他偷竊了民進黨的起家厝、民主圣地高雄,讓民進黨顏面無光”。這正說明了為什么尹立等人在2018年12月25日韓國瑜剛就任即開始醞釀罷免;加以蔡英文在“大選”期間公開宣稱“高雄是菊姐養(yǎng)大的小孩被騙走,我們要把小孩收回來”。兩者之間政治連結(jié)的意涵,不就是游盈隆所指“顏面無光”之后“愿賭不服輸”的反撲?
民進黨赤裸裸介入的罷韓案是通過了,然而,這個被認為不公義的民主政治游戲,卻讓臺灣更加的撕裂對立,高雄的未來恐將陷入更加紛亂;還有那些準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所謂“報復性罷免”的民間力量,正全臺串連集結(jié),烽火燎原蓄勢待發(fā)...,這難道是身為臺灣地區(qū)領(lǐng)導人的蔡英文希望看到的局面?
也不過3個星期以前,蔡英文才在連任就職演講中強調(diào):“2300萬人是生死與共的命運共同體...臺灣的故事屬于每一個人,也需要每一個人”;在罷韓過關(guān)后,她也說“今晚過后,家人還是家人,朋友還是朋友,彼此尊重、互相依靠,臺灣社會就能很快團結(jié)起來”。這些話聽來真是不折不扣的口是心非、說一套做一套。當民進黨結(jié)合綠營側(cè)翼團體用不甚光明磊落的手段“光復高雄”,導致撕裂對立再度升高時,請蔡英文告訴臺灣民眾:臺灣社會如何能夠團結(jié)起來,攜手面對內(nèi)外的嚴峻挑戰(zhàn)? (作者韋灝,臺灣資深媒體工作者)
來源:大華網(wǎng)絡報 (www.cntimes.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