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之聲廣播電臺5月31日消息(記者 黃夏蕾 鄭穎)《反分裂國家法》實施15周年座談會5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聯系前段時間蔡英文“520”演講中提到“制憲修法”,有臺灣媒體認為這是大陸在對臺釋放“武統(tǒng)”的信號。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臺灣法學研究中心主任馮霞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反分裂國家法》威懾與善意并存,我們應更全面解讀它。
《反分裂國家法》是高懸在“臺獨”勢力頭頂的法律武器
2005年,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勢力分裂國家,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對于這部法律,大家一直都在關注。并不是‘520講話’以后,大家才關注的。”馮霞認為,頒布15年來,《反分裂國家法》是保障兩岸和平發(fā)展的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
“《反分裂國家法》開宗明義,第一條就是它的宗旨:反對和遏制‘臺獨’ 分裂勢力分裂國家,促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馮霞認為,這部法律的宗旨特別強調反對的是“臺獨”分裂勢力,不是特指某一個人或某一個政黨。馮霞強調,“‘臺獨’分裂勢力包括國內外所有破壞國家統(tǒng)一的力量,只要有破壞統(tǒng)一的行為和活動,這部法律都能對其發(fā)揮作用。”
自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上任以來,不斷推進“漸進式臺獨”。在蔡英文第一任期中,共訂立和修改了大大小小400多個法規(guī),比如說《兩岸人民關系條例》的第五條之三,第九條之三,都做了根本性的修改。馮霞說:“蔡英文本身是法律人出身,她通過不斷地‘修法’往‘臺獨’的方向靠近。”而在她第二任期開始前,民進黨籍民代蔡易余等人更是提案要求刪除《兩岸人民關系條例》第一條“國家統(tǒng)一前”字眼。馮霞認為,這是在試水大陸對于沖撞“國家統(tǒng)一”底線的反應。此舉激起了海內外中國人的強烈不滿,“武統(tǒng)”聲浪隨著升高,提案只能被迫撤回。“所以我認為《反分裂國家法》到目前為止一直對‘臺獨’勢力起到震懾的作用,這是高懸在他們頭頂的法律武器,讓他們有所忌憚。”馮霞說。
《反分裂國家法》≠武統(tǒng) 應全面解讀
有臺灣媒體認為大陸近期召開《反分裂國家法》實施15周年座談會,就是大陸在釋放要“武統(tǒng)”的信號。對此,馮霞表示,不能只片面關注第八條中提及的“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這部法律還有很多其他值得關注的內容,應該更全面地進行解讀。
馮霞舉例說,《反分裂國家法》第五條表示,國家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實現和平統(tǒng)一。大陸對臺的大政方針也始終沒有改變,那就是和平統(tǒng)一、融合發(fā)展。“繼‘31條措施’‘26條措施’之后,近期又出臺助力臺企‘11條措施’,我們的腳步一直沒有改變,這個誠意我相信臺胞也是有目共睹的。”馮霞說。
此外,《反分裂國家法》第五條規(guī)定了“國家和平統(tǒng)一后,臺灣可以實行不同于大陸的制度,高度自治。”第六條規(guī)定維護臺灣海峽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的五大措施,包括人員往來、經濟交流、教育文化交流等;第七條提出兩岸可以協商的六大方面內容,接著才提及第八條的“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馮霞強調,“對于《反分裂國家法》,大家應該更全面地去解讀它,不要只看到第八條,而忽略了大陸對于兩岸和平以及保障臺胞福祉所做出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