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網絡資料圖
臺灣媒體《中時電子報》發(fā)表評論文章《兩岸進出口歸零 臺經濟恐邊緣化》,文中憂心表示,兩岸關系從先經后政,到政經并進,如今政治僵局、對立升高,恐演變成“政經并退”,除了ECFA可能到期中止,也會沖擊到大陸對臺灣的高額進出口;此外,在區(qū)域經濟整合當道之際,低谷的兩岸關系也會使臺灣參與區(qū)域經濟無門,喪失競爭力,臺灣的經濟將更被邊緣化。
  文章援引商務部資料分析兩岸進出口貿易關系:2018年全年大陸與臺灣貿易額為2262.4億美元,其中自臺進口1775.98億美元,大陸對臺貿易逆差達1289.51億美元。再近一點的2019年1到9月,大陸與臺灣貿易額為1648.7億美元,同比下降2.4%。其中對臺出口397.7億美元,同比上升12.8%;自臺進口1251億美元,同比則下降6.4%,大陸對臺貿易逆差853.3億美元。
  從排名來看,2018年臺灣是大陸第5大貿易伙伴和第3大進口來源地。2019年前3季,臺灣是大陸第7大貿易伙伴和第5大進口來源,看得出排名稍微后退。盡管如此,大陸仍一直是臺灣最大的貿易伙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
  文章稱,對臺灣經濟讓利是大陸長期的作法,大陸若有意讓兩岸關系“推倒重建”,收回馬英九執(zhí)政時代的“和平發(fā)展紅利”,除了ECFA中止傳言,大陸對臺龐大的逆差,自然也會被納入檢視;如果兩岸進出口也歸零,對臺灣經濟無疑將是一記比疫情還慘烈的重傷。
  此外,東盟十國與中日韓澳紐等組成的RCEP(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協(xié)議)已完成談判,預計今年簽署,內容涵蓋降低產品關稅、服務貿易、知識產權等,這對于以外貿為導向的臺灣而言,影響更是重大,沒有加入RCEP的臺灣,生產相同產品要附加更高關稅,價格較高,競爭力自然大幅下降。
  文章提醒,兩岸和平發(fā)展對臺灣經濟可貴并重要,唯有放下“仇中”“抗中”意識形態(tài),讓政治和民粹降溫,才能讓兩岸經貿維持在正常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