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步步進逼,島內確診數(shù)突破三百大關。到底什么是“防疫漏洞”,臺灣疫情指揮中心對不同案例卻有迥然不同的處理方式,難道連“漏洞”也有雙標?
一對英國情侶來臺度假遭隔離,女子向家人抱怨環(huán)境“宛如監(jiān)獄”,經(jīng)外媒報道后,引發(fā)眾怒。陳時中以其行為造成“防疫漏洞”為由,宣布取消兩人的防疫補償金。但臺大法律系教授李茂生無法茍同,說民進黨當局是“帶頭打臉自己所訂的法律”,呼吁萬萬不可如此。
一封家書竟可危害防疫,仿佛民進黨當局對“漏洞”的認定很嚴格,但在其他案例上,又非如此。這幾天,一名觀光局公務員確診,原因是在機場接待“高官之子返臺”遭傳染。機場檢疫、居家隔離雙管齊下,原可確保滴水不漏,未料卻因官場馬屁陋習而破功。這才是地道的“防疫漏洞”。
然而,指揮中心和觀光局對此卻百般回護,不但否認“接待”,稱雙方只是“舊識打招呼聊天”,還說高官這幾天“被干擾到無法好好吃飯”,且其子“初篩未發(fā)燒”,仿佛多委屈。果真如此,難不成是該公務員擅離職守?或者,只要“初篩”沒問題就可肆無忌憚的接觸旁人?
英國女子對隔離所的過當指控,自可受公評;但稱其為“防疫漏洞”,顯然無厘頭。然而,面對貨真價實的防疫漏洞,指揮官卻不敢說一句重話,還千方百計找理由搪塞。只能說,“官”字兩個口,隨便怎么說。 來源:聯(lián)合新聞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