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獲得連任,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繼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之后,也發(fā)表聲明祝賀,蔡英文透過推文表達謝意,并希望深化臺日關系。臺、日并無“邦交”,茂木外相對臺灣“大選”結果致意誠屬特例,日本外交向來謹小慎為,臺日關系能走多遠呢?
日華議員懇談會會長古屋圭司眾議員表示,未來仍將藉由國會議員外交來推動強化臺、日合作。《日本經濟新聞》則認為,臺、日須維持以經濟為中心的緊密關系,蔡英文應設法解決福島等五縣核災區(qū)農產、食品輸臺問題。蔡英文執(zhí)政以來,日本常以此為借口,未有效提升對臺關系,其實背后主因在于兩岸關系不睦,致力于中日關系改善的安倍首相,不愿為臺灣犧牲與北京的關系。因此,即使蔡英文說服民意解禁日本核災區(qū)食品進口,缺乏兩岸關系的杠桿操作,亦難驅動安倍首相實質改變臺日關系。
日本正面評價蔡英文連任,認為此意味臺灣民意拒絕北京的“一國兩制”,一個與北京保持距離的臺灣,符合日本地緣戰(zhàn)略利益,因而樂觀其成。但兩岸若對立升高,進而沖突,亦非日本所樂見,日本媒體對這個可能性已開始憂心。
在臺灣“大選”后出刊的日文版《新聞周刊》在“臺灣今后”的封面故事中,以《日本做好接受臺灣難民的準備嗎?》為題指出,臺灣地區(qū)若遭到軍事攻擊,臺當局宣布緊急狀態(tài),在經濟上有余裕的人會開始逃到日本,但日本缺乏難民政策,難以接受大批臺灣難民壓境。
對日本而言,若臺海爆發(fā)戰(zhàn)事,日本即便可以透過外交管道,促使兩岸戰(zhàn)火不致延燒日本,并維持海上生命線暢通,但來自臺灣的難民仍將為日本政治及經濟帶來麻煩,此與日本憂慮朝鮮半島再啟戰(zhàn)端類似,朝鮮難民始終是日本人的夢靨。
因此,日本十分關注兩岸緊張升高的可能,然而,日本輿論亦對“反滲透法”實施后,臺灣地區(qū)是否民主倒退表達懸念,不忘提醒蔡當局須傾聽民眾對“反滲透法”侵害自由的疑慮,一味的對大陸強硬,無法打破兩岸對話中斷的僵局。深化民主不能缺乏強而有力的“在野黨”,以維系言論自由下的公正政治,國民黨應誠心的分析敗選原因,傾全力重建再起。
其實,日本朝、野肯定“大選”結果透露出,日本對臺政策基調是支持臺灣的自由、民主、人權與法治普世價值,是挺臺海的和平與穩(wěn)定,而非支持民進黨專權、支持可能帶來戰(zhàn)爭的“臺獨”。蔡當局若不正確理解,往威權及“臺獨”的方向滑動,將使民進黨執(zhí)政下的臺灣失去日本等周邊國家的支持,難以應對兩岸關系的挑戰(zhàn)及臺海的兇險。
外事上,日本素來擅于搭橋,在對立雙方中為和平制造機會,安倍首相近來的中東和平外交即如是。在東亞,日本為美國的首要盟邦,除與臺灣關系深厚,當前安倍首相更致力于中日關系改善。
臺灣地區(qū)的戰(zhàn)略地位與日本南面安全息息相關,日本與其擔心臺灣難民問題,消極呼吁兩岸對話,不如扮演和平角色,在兩岸間促談,避免日本的南面有事。此舉應非將兩岸關系國際化,而是利害與共的域內國家為臺海和平創(chuàng)造機會。日本在兩岸間的“斡旋外交”不僅可擴大其國內民意對中、日“首腦外交”的理解與支持,更幫助中日關系的深化,夯實雙方的共同利益。
來源:中時電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