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民進黨研究中心主任陳先才就2020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結果接受中評社采訪。陳先才表示,當前兩岸關系的形勢當然復雜嚴峻,未來改善的空間當然有,但民進黨執(zhí)政當局如何重返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正確軌道,球在蔡英文一邊。未來四年,兩岸關系肯定會有波折,甚至臺海生事的可能性無法排除,但要看到兩岸關系的發(fā)展大局底定,主導權已牢牢把握在大陸手上。

1月11日晚,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結果出爐,蔡英文取得連任。陳先才對此表示,這次的選舉結果反映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選民尤其是綠營選民的投票行為是明顯的分裂投票。這也使蔡英文的得票數(shù)與民進黨的政黨票之間相差很大,綠營選民本身對民進黨并不滿意,政黨票轉向民眾黨、時力及基進黨等小黨去了。但臺灣地區(qū)領導人票為何流向蔡英文,主要還是這些小黨并沒有推出自己的候選人。不得不把票集中到蔡身上,使蔡的選票沖高。
二是也說明臺灣地區(qū)藍綠的板塊位移有所加劇。藍營小黨如親民黨、新黨過不了政黨門檻,而綠營小黨云集,還能搶到“立委”席次,這個現(xiàn)象表明現(xiàn)階段綠營的盤子在擴大,藍營的盤子有所萎縮。未來如何走向,值得觀察。
談及蔡英文獲勝的主要原因,陳先才指出,有四個因素。
一是綠營整合相較于藍營更為成功。雖然綠營內(nèi)部在選戰(zhàn)后期還有一些雜音,但已不傷大雅,但總體上整合還是相當成功。
二是民進黨在藍綠議題的攻防上搶得了話語權,使藍營進退失據(jù)。蔡英文從國民黨手中搶走了所謂的臺灣護衛(wèi)者的社會印象,這對于蔡在爭取選民中有加分。
三是年輕人的因素。這次來看,年輕人的投票率較高,從而沖高了整個投票率。對蔡格外有利。
四是外部因素的影響很重要。美國明顯是介入了這次選舉,臺灣社會本身的親美氛圍相對較深,以及香港反修例事件等,都被蔡當局拿來進行政治炒作和選舉炒作,對其選票加分不少。
陳先才坦言,蔡英文連任依然無法解決臺灣社會的深層次問題。當前臺灣最深層的問題還是經(jīng)濟的長期停滯以及由此而帶來的社會民生、世代差異等問題。蔡連任后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是不可能的。主要是臺灣藍綠對立的政治結構,從這次選舉來看,選民對民進黨的信任度并不大,投蔡也是不得已的一個替代辦法。民進黨的派系問題及分贓政治,以及強化藍綠對抗,統(tǒng)獨意識等行為,其實都是為了其一黨之利益。這些作為當然無法解決臺灣經(jīng)濟社會所面臨的深層次問題。沒有意愿,也沒有能力去處理。
韓國瑜雖敗選,但是此次選舉中的“韓流”現(xiàn)象仍不容忽視。陳先才說,“韓流”在選舉中所掀起的旋風和能量相當大。韓流背后的這股力量代表了臺灣社會尤其是基層民眾希望變革,改變現(xiàn)狀的呼聲非常強烈,應該有民心思變的成份。尤其是希望跳脫藍綠政治對立與束縛的力道非常強烈。
“國民黨從這次選舉中可以吸取到的教訓就是一個政黨要有中心思想,要有引領支持者前行的核心論述,如果缺乏中心思想,對其支持者的凝聚力將不夠。有了中心思想還需要堅定的辯護與行動,而非被動應付,”陳先才說。
陳先才認為,蔡英文連任后兩岸關系短期內(nèi)調(diào)整的空間不大。主要原因在于綠營在選舉中大肆炒作兩岸議題,已經(jīng)激化了兩岸的對抗情緒,選后要兩岸對立的情緒一下子急降,也是不太現(xiàn)實的。當前兩岸關系的形勢當然復雜嚴峻,未來改善的空間當然有,但民進黨執(zhí)政當局如何重返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正確軌道,球在蔡英文一邊。
他表示,未來兩岸關系仍然可以用復雜嚴峻來形容,但可以基本判斷的是,大陸掌控臺海局勢發(fā)展的定力很強。臺灣剛剛過去的選舉,只是中國臺灣地區(qū)的一場選舉罷了,把握這個定位非常重要。未來四年,兩岸關系肯定會有波折,甚至臺海生事的可能性無法排除,但要看到兩岸關系的發(fā)展大局底定,主導權已牢牢把握在大陸手上。對于大陸而言,加強自身的快速發(fā)展,繼續(xù)按照自己的對臺戰(zhàn)略行事,促進兩岸經(jīng)濟社會融合發(fā)展,則其他一切挑戰(zhàn)和問題將迎刃而解。
(本文來源于香港《中評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