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2020選舉落幕,民進黨蔡英文以817萬票再度蟬連,在韓國瑜“落跑市長”爭議中,綠營靠“芒果干”催化、外部勢力介入,擊退國民黨選前的高昂聲勢。尤其最后階段,強勁的“韓流”反而激化綠營支持者危機意識,大量年輕人沖出來投票,讓國民黨慘輸收場。

國民黨在2020選舉中,是領導人、區(qū)域“立委”、不分區(qū)“立委”政黨票三敗,輸?shù)阶屗{軍自己都不敢置信。2018年九合一縣市選舉,在“討厭民進黨”氛圍下,國民黨在全臺22縣市長選舉中拿到15席,民進黨只拿到6席,相隔一年多,臺灣內(nèi)外環(huán)境并沒有太大改變,竟換成國民黨被海嘯沖倒,鐘擺效應驚人。2018韓國瑜辛苦把民進黨執(zhí)政二三十年之久的高雄光復,這次卻輸?shù)脩K兮兮,濁水溪以南,藍軍未保住任何一席區(qū)域“立委”。
國民黨這次的潰敗,有大環(huán)境因素,有個人因素。在大環(huán)境因素方面,從李登輝、陳水扁執(zhí)政打下根基的“去中國化”教育,在蔡英文任內(nèi)開花結果,民進黨2020選舉其實只有一道菜,就是“芒果干”。不論是炒作香港議題、下架吳斯懷、所謂“國安”五法、反滲透法,都是芒果干入菜。而且,蔡英文又得到美國、日本等奧援,華府在臺灣選舉前一年多就開始出招,包括官方、媒體一起助攻民進黨。選前幾天,民進黨與外圍組織又打出所謂“主權牌”來催票,催出大量年輕人前仆后繼出來投票。
縱使如此,民進黨與泛綠陣營這次的壓倒性勝利,仍讓外界大感意外。臺灣1996年直選以來,最高票數(shù)是國民黨馬英九2008年的765萬票(得票率58.45%),蔡英文這次竟直沖上800萬,改寫了臺灣選舉史,得票率約5成7。
另個觀察點是政黨票,這次總共有19個政黨參選爭取不分區(qū)“立委”席次,國民黨拿33.35%,民進黨也拿33.97%,藍綠雖幾乎一樣多,但在眾多參選小黨中沖到前面的多數(shù)是泛綠小黨,臺北市長柯文哲的臺灣民眾黨拿11%,時代力量拿7%,臺灣基進也拿到3%,把這些加起來,又是20多趴,等于泛綠陣營已過半,達到50多趴,接近蔡英文選舉的得票率。相較之下,旗幟鮮明的統(tǒng)派政黨新黨僅獲1%,還比不上訴求環(huán)保的綠黨。
而民進黨在眾多泛綠小黨分走政黨票,瓜分不分區(qū)席次的情況下,還能在立法機構單獨過半,可見其實力。以最新的政黨版圖來看,泛綠幾乎穩(wěn)坐6成,藍軍只有近4成,過去的基本盤已然改觀。
2016年蔡英文以689萬票,得票率56.12%贏得選舉。2020的選舉結果,又退回到2016,再度宣告臺灣的綠營版圖已遠大于藍。這次選舉有太多不利蔡英文的因素,包括退休軍公教不滿退休金被砍、對反滲透法的恐懼、觀光慘業(yè)的求生等,但都抵不過“芒果干”的威力,如果未來兩岸局勢沒有重大改變,民進黨長期“壟斷性”執(zhí)政恐難避免,國民黨想要再重返執(zhí)政相當困難。2024大選,可以預見,已站上立法機構第三大黨的臺灣民眾黨將由主席柯文哲出征,但“芒果干”既然已成民進黨對付對手的“血滴子”豈會不用?
在韓國瑜個人因素方面,他當選高雄市長不到半年就宣布參與大選是他的敗筆,高雄人無法接受他的“吃碗內(nèi)、看碗外”。韓也了解這是他參與大選最大障礙,努力要將他的參選轉(zhuǎn)化為高雄人的利多,但他失敗了,最近在高雄的許多造勢活動,反而激起罷韓支持者的不滿,最后他在高雄的選票,比2018少了28萬票,只拿到61萬票。罷韓團體若持續(xù)推動,5月投票時他極可能被罷免成功,形成雙殺。
還有一點是韓國瑜人格特質(zhì)的問題,他表達事情的方式,經(jīng)常發(fā)言惹議,從一開始參選就不受知識藍、經(jīng)濟藍接受,年輕人的支持度更僅有2、3成。他以為這些弱點可以用其他方式彌補,證明還是沒辦法,民眾對于領導人特質(zhì)的要求不易改變,挺韓大將充斥販夫走卒,難以獲得多數(shù)選民接受。這次年輕人會大量噴出投票,除了“芒果干”,另有“反韓”因素,不愿接受韓國瑜做為領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