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臺灣當局接連遭到重挫,并引爆臺灣島內(nèi)質疑聲浪。在9月16日南太平洋島國所羅門群島宣布同臺灣當局斷絕所謂“外交關系”后,同一區(qū)域的基里巴斯也在同月20日跟進。對此,外界輿論認為,此舉很有可能會引發(fā)“骨牌效應”,同一區(qū)域的其它四個臺灣當局所謂“友邦”恐怕也會受到影響。
外界看到,在民進黨主導之下,臺灣當局所謂“邦交”五天斷倆,三年掉了七個,目前已降至新低15個,并且后續(xù)情況還可能會更加“不妙”。面對民進黨主政之下引爆的“雪崩式斷交潮”,臺灣輿論憂心臺灣當局所謂“正當性”將受到更大的沖擊。
畢竟,在所謂“國際社會承認”這一要素極速被削弱后,臺灣當局自我宣稱的定位問題將受到極大的挑戰(zhàn)。難怪,臺灣外事部門前負責人歐鴻煉在9月21日毫不隱晦地說道,當臺灣當局“邦交”斷光之際,便是中國大陸完成統(tǒng)一之時。
然而與此前類似,面對被“斷交”窘境,民進黨當局再次展現(xiàn)推諉卸責、抹黑攻擊的強大功力,口徑一致將責任全然推給大陸。蔑稱這是所謂大陸試圖借由“挖角”干預臺灣選舉,并利用外交手段“打壓臺灣”,逼迫接受“一國兩制”,云云。很明顯,民進黨當局在偷換概念和混淆視聽,試圖將自身幻化為臺灣利益代言人,同時升溫兩岸的“敵意螺旋”,并企圖將臺灣民眾綁上“臺獨”戰(zhàn)車。如此包藏禍心,其心難道不當誅?
對于民進黨上演推諉“甩鍋”戲碼,非綠營的政治人物紛紛出面反駁。比如,高雄市長韓國瑜直批蔡英文“沒反省檢討,卻只膝反射地歸咎大陸因素”。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陳一新則直批,“斷交”的始作俑者是拒絕接受“九二共識”的蔡英文。而臺灣地區(qū)前領導人馬英九在個人網(wǎng)頁上撰文指出,“‘斷交’的關鍵在兩岸”。馬英九表示,關鍵在兩岸關系根本性出了問題,而兩岸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外交休兵”,也就很難挽回“邦交國”變心。
涉外關系是“內(nèi)政”的延伸,兩岸關系沒處理好,臺灣的涉外關系必然會受到波及。在馬英九主政臺灣當局時期,兩岸在國際社會形成了一定的默契,臺灣當局的“國際空間”及“國際能見度”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拓展與提升,這是有目共睹的。
反觀當下,臺灣當局卻遭遇“斷交潮”,“國際空間”大幅限縮,“國際能見度”黯然無光。個中的根本原因,從根本上來說,在于兩岸之間的政治互信基礎遭到破壞,乃至被嚴重侵蝕。這是問題的癥結所在,正如陳一新所言,始作俑者便是“辣臺派帶頭大姐”蔡英文,確定無疑。
事實上,稍加留意,便可知曉。民進黨當局目前正積極配合美國壓制圍堵中國大陸發(fā)展的戰(zhàn)略。因此,甘于充當美方策略布局的棋子而樂此不疲,而美國也不斷利用“臺灣牌”在叫板中國大陸。不過,即使他們“各懷鬼胎”而刻意營造“郎情妾意”氛圍,這種“不倫關系”也難逃外界質疑的眼光。也就是說,盡管有美方出頭撐腰,民進黨當局也難擋國際社會與中國大陸建交的時代潮流。因為,一個中國原則已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逆流而動,最終注定會被淹沒在歷史的大潮當中。
楊昆福 廈門市臺灣學會理事、廈門市中華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