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5日下午,美國聯(lián)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2019年臺灣盟邦國際保障與強化倡議法案”,即所謂“臺北法案”。推動該法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挾制臺灣僅存的15個“友邦”。
消息一出,島內(nèi)綠媒high了。不過,幾乎同一時間,蔡英文辦公室卻對外公布了“國安會”提出的分析報告,稱年底前可能還要再斷一至兩個“邦交國”。
看來,習慣“被斷交”的蔡同學,這次還學會了搶答。而此舉無疑給尚未生效的“臺北法案”,清脆地來了一巴掌。美國打了個噴嚏,世界并沒有感冒。

蔡英文曾與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賈德納會面
事實上,“臺北法案”不是一個新名詞。早在今年6月,美國國會參院外委會亞太小組委主席加德納就曾主張邀請蔡英文到美國國會演講,并推進“臺北法案”。
當時,外交部發(fā)言人耿爽明確回應,美國個別議員的言論嚴重違反了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lián)合公報規(guī)定,中方表示堅決反對。
“臺北法案”到底是什么?說簡單點,這是一個類似幼兒園小朋友的處事邏輯:如果你不跟臺灣好,我就不跟你好。“臺北法案”規(guī)定,如果有國家采取不利臺灣的行動,法案將授權美國國務院降低與這些國家的外交關系,暫?;蚋淖兿嚓P援助,包括軍事、融資等。

美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賈德納
聽起來,美國這位“大哥”對臺灣是真好,是真仗義。但大哥嘴上很社會,所作所為真能止住臺灣的“斷交潮”嗎?
且不說目前“臺北法案”僅在美國聯(lián)邦參議院外委會以口頭表決方式通過,尚需待參、眾兩院通過后,才會送給美國總統(tǒng)簽署。能不能通過、何時通過均不確定。即便法案生效,臺灣的外事格局就能因此一片光明嗎?恐怕美國人自己也不會信。
美國在此時推動“臺北法案”議題,一方面說明,美國在中美經(jīng)貿(mào)摩擦中沒撈著什么便宜,急需通過打“臺灣牌”、“香港牌”甚至“南海牌”等旁門左道,牽制中國發(fā)展。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
另一方面,美方此舉更反證“一個中國”原則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勢不可擋。這樣的國際大局和時代潮流,讓沉迷霸權主義、單邊主義、零和思維的美國人產(chǎn)生嚴重的危機感。
但抽刀斷水水更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任何國家、任何勢力、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事實。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關系準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美國自己早就通過中美三個聯(lián)合公報承認這一準則和共識,并與中國建交。
但對于同樣認同一個中國原則、想與中國建交的其他主權國家,美國卻假以恫嚇、粗暴干預甚至霸凌。這種公開地玩弄“雙重標準”的做法,充分暴露出其政治倫理和法律邏輯上的“精神分裂”。

逆時而動,逆勢而為,不僅不智慧,更是徒勞。“臺北法案”無論通過與否,其實只是一種“膈應”中國的做法,并不會對中國外交局面產(chǎn)生任何實質(zhì)影響。
臺灣問題是中國內(nèi)政。臺灣方面應該自覺,美國方面更該自律。
把干涉他國內(nèi)政、顛覆他國政權當成家常便飯的美國人,應該意識到,強盜縱使短期得小利,但長此以往,必將失道而寡助,遭到世人唾棄。(文/深海大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