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報刊文說,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在臺灣“大選”連署登記截至最后一天,臺北市長柯文哲的父母親自到“中選會”,要幫兒子登記參選,后來柯文哲趕到把父母接走,事件才得以作罷??挛恼苣陮昧涓改竿映升堉囊廊粡娏?,令人佩服。然而,時不待柯文哲,而柯文哲亦有自知之明,知道領(lǐng)導(dǎo)人寶座于他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即。
鴻海集團創(chuàng)辦人郭臺銘日前接近午夜時宣布不參加明年“大選”,震撼臺灣政壇。民進黨主席卓榮泰說,“在預(yù)料與意外中面對震撼”,極度難眠。而那一夜失眠的又豈止卓榮泰,顯然還有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其實,在郭臺銘放出參選風聲前,各界關(guān)注的焦點是柯文哲。
早在2014年柯文哲首次當選臺北市長后就有媒體詢問他是否乘勝追擊、直攻“大位”。但那時時機未到、根基未穩(wěn),柯文哲并無動作。但去年柯文哲成功連任,其政治野心再度燃起。尤其當高雄市長韓國瑜贏得初選,代表國民黨出征時,他首度松口說將考慮是否參選。然而,島內(nèi)多份民調(diào)顯示,他的支持度始終未能超過韓國瑜和蔡英文。倘若執(zhí)意參選,只會落得慘敗的下場。但以柯文哲的野心,又怎會缺席明年選舉?既然無法贏得領(lǐng)導(dǎo)人選舉,于是退而求其次,沖擊“立委”選舉,通過臺“立法院”來發(fā)揮政治影響力。這是柯文哲“閃電”成立民眾黨的主要原因。但面對實力雄厚的國民黨和民進黨,剛出生的民眾黨根本就不堪一擊,所以柯文哲便想利用“郭柯結(jié)盟”來提升民眾黨的支持度,如此一來,既可借郭臺銘參選的氣勢拉抬民眾黨“立委”參選人的聲勢,而自己又毋須在兼顧市政的同時投入選戰(zhàn)。
“郭柯結(jié)盟”對柯文哲而言可謂無本生意,輸或贏都傷不了他,但如果郭臺銘參選,對國民黨則是重大打擊。這便是柯文哲的如意算盤。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郭臺銘在最后一刻懸崖勒馬,打亂了柯文哲的全盤計劃。由于郭臺銘宣布棄選的時間就在報名截止前一夜,令柯文哲沒有太多時間重新考慮是否投入“大選”。倘若郭臺銘能早點做出決定,柯文哲或者會親自披掛上陣參加“大選”,擔任“母雞”的角色,為黨籍“立委”參選人輔選。如今“母雞”沒有了,柯文哲說要找“母鴨”。但有聲望的領(lǐng)頭人又豈是容易找到的?據(jù)說,已有民眾黨“立委”參選人獲悉郭柯拆檔后萌生退選之意。
臺灣政治風云瞬間萬變,柯文哲這次上了寶貴的一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