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為了“箍煲”,相關官員昨天抵達所羅門群島將宣布新的援助計劃,不料卻等來“壞消息”:所國總理索加瓦雷召開內閣會議,決定與臺灣“斷交”、與中國大陸建交。
相較于巴拿馬、多米尼加在“斷交”前一小時才通知臺灣,所羅門早在三個月前已透露有意與臺灣斷絕“外交關系”,讓臺灣方面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算是給足蔡當局面子了。
民進黨上臺不過三年多,就已丟掉六個所謂“友邦”,如今只剩下16個“邦交國”,對蔡當局無疑是一大重創(chuàng)。民進黨當局不承認體現(xiàn)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單方面破壞兩岸政治互信,致使兩岸失去了“外交休兵”的默契,令臺灣的“斷交潮”一發(fā)不可收拾。
民進黨當局流失“友邦”的速度前所未有,超過之前任何一屆“政府”,充分說明一個中國原則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普遍共識,“臺獨”已是窮途末路。
盡管蔡當局的任期只剩下九個月,但所羅門恐怕不是其任內最后一個與之“斷交”的國家。太平洋島國對臺灣來說是僅次于中美洲的另一個“外交重鎮(zhèn)”,曾有六個“友邦”,包括所羅門群島、瑙魯、基里巴斯、帕勞、馬紹爾群島和圖瓦盧。其中,所羅門人口最多,可謂臺當局在太平洋島國最大的“友邦”,具有指標性效應,如今它與臺灣“斷交”,勢必在臺灣的太平洋島內“友邦”中掀起骨牌效應。今年2月太平洋島國論壇秘書長泰勒在發(fā)表演說時也表示,是時候討論如何與北京合作,以探索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機會,并進入和接觸他們的市場、科技、金融以及基礎建設。除了太平洋島國將掀“棄臺潮”,中美洲國家海地與臺灣的“邦誼”也響起警報。
到底是繼續(xù)保持與臺灣的關系,還是棄臺而與中國大陸發(fā)展關系?這并不是一道很難的選擇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關系準則和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順應這一時代潮流是絕大多數(shù)國家的選擇。中國大陸已與178個國家建立并保持外交關系,這一趨勢還會發(fā)展。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一帶一路”倡議對不少國家都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反觀臺灣經濟每況愈下,已無法再靠“金援”維持與“友邦”的關系。
有意思的是,這次華府又充當“說客”,企圖勸阻所羅門棄臺,說“臺灣是所羅門絕佳伙伴”,還準備重開已關閉近30年的駐所羅門大使館。但諷刺的是,美國自己早在40年前就已經與臺灣“斷交”、與中國大陸建交,卻要所羅門不要與臺灣“斷交”,這是什么道理?
來源:香港《大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