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家指出:賴清德參加民進黨初選,他的參選宣言含標點符號剛好228個字,他是否故意要突顯“二二八事件”,利用它來加深臺灣的族群矛盾?“臺獨”人士最喜歡用“二二八事件”來達成政治目的,這只是其中的一個例證。民進黨在每次選舉中,都操弄這一招,認為每次都催出不少深綠選票?
賴清德在他接任臺行政機構負責人時,曾公開宣稱他是“務實的臺獨工作者”,相信他的政治立場沒有改變。這次賴某突然登記參加民進黨初選,島內外“獨派”都表態(tài)支持,再加上支持陳水扁的死忠集團,都希望賴清德成為下一屆臺灣地區(qū)的領導人,認為賴某“執(zhí)政”后,就能促成臺灣及早“獨立”。
然而賴清德自己很清楚,數十年來贊成“獨立”的臺灣選民,最多不到三成,他如果打著“獨立”旗號競選,當選可能性不高。所以賴某人就說:“臺灣不必宣布‘獨立’,因為臺灣已‘主權獨立’,它的名字是‘中華民國’。”
賴清德和許多其他的民進黨人,自稱是臺灣人,絕對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而且以此作為“獨與不獨”的檢測器。他若真的當上了臺灣地方領導人,是否會和蔡英文一樣,宣揚臺灣的“主權獨立”,默默的大力推動“去中國化”,仇視大陸,做起“務實的臺獨工作”來,這兩人又有什么不一樣?
賴清徳很清楚,選舉時操弄“統獨”議題,可以鞏固綠營基本教義派的票源,對民進黨候選人有利。所以有人預測: 賴清德在他的參選路上可能的選擇是主張“急獨”,操作“獨與不獨”的論爭,即便賴清德在初選中失利,也要把蔡英文綁進“急獨”的陣營,這樣本屆選舉的綠色候選人,必然會高舉“獨立”大旗,符合了“臺獨”基本教義派人士的心意。
從韓國瑜在高雄市選舉獲得勝利來看,不論是誰最后成為國民黨的候選人,藍營的致勝之道必須要延續(xù)“讓人民過好日子”這條道路。民進黨“執(zhí)政”三年,臺灣的經濟停滯、萎縮,年輕人見不到任何前景,曾經是臺灣最繁華的臺北東區(qū)商業(yè)區(qū),如今的“空屋率”已超過百分之十!外商紛紛撤離,過去兩年境內與境外的投資,創(chuàng)歷史新低。
韓國瑜的經驗必須要持續(xù),并將它發(fā)揮起來。除了他的競選策略與競選方式之外,更重要的是在韓市長就任后,他造訪東南亞地區(qū)、中國大陸南方四城市,以誠懇、友好、開放的態(tài)度進行交流、商談貿易;簽到近70億臺幣的訂單,使得“讓人民過好日子的”承諾,得到了初步的實現。這些具體的施政成果,勝過許多政客們空口講廢話。
那些廢話就是:如果你投我一票,我上任后就會大力推動“臺獨”!臺灣選民還真的有人繼續(xù)相信這些假話嗎?“喜樂島聯盟”召集人,籌劃在今年5月份發(fā)起“臺灣獨立”“公投”,前美國在臺協會(AIT)主席卜睿哲說了話,美國絕對不贊成“臺灣獨立”“公投”,此事便無疾而終了。一切都要看美國大老的意思,如果美國老板不同意,他們就不敢說,不敢做,美國老板叫他往哪里去他就往哪里走。這就是他們的本質。
宣揚“獨立”只是空中樓閣,絕對不可能實現的;講“恐中、反中”之類的話,帶來海峽局勢緊張、臺灣孤立、經濟日漸衰退;“讓人民過好日子”是可以立即兌現的政策,人民怎么會不歡迎呢?(馬康莊 臺灣民意調查基金會秘書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