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市長韓國瑜。(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 | 
臺灣《中時電子報》刊文說,無疑的,高雄市長韓國瑜是當前政壇的中心。藍營參選人搶著拜托他支持,綠營上下,甚至側翼政黨都要搶當“黑韓寶寶”,靠轟韓蹭版面,只是欺人太甚,定會激起韓國瑜斗志,待韓全面反擊,民進黨會是什么下場?令人不禁想起一句話,“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蔡英文的“南太之旅”有何外交成效,鮮少被關注,除了她看海豚跌倒外,她得靠批評韓國瑜才能帶來聲量。綠營應該相當清楚,這年頭,搞議題不牽拖韓國瑜,可能沒人要理,所以眾人搶著要當“黑韓寶寶”,比誰打韓打更兇,什么東西都可以扯到韓。
嘉義縣長翁章梁昨開記者會批韓在當北農總經理時簽了MOU要出貨1萬盒阿里山茶跟梨山茶,卻只出貨700盒。此舉相當罕見,過去地方首長開記者會都是炮打臺當局要資源,翁章梁隔山打牛,為什么?
島內也出現許多“不分區(qū)議員”,比如綠黨桃園市議員王浩宇就頻頻在臉書攻擊韓國瑜,賺取網絡聲量;民進黨、社民黨、綠黨青年等年輕議員的選區(qū)其實是在臺北、新北與臺中,都是“跨區(qū)監(jiān)督”。綠營政治人物想蹭韓人氣拉抬自己聲量可以理解,但是連臺當局行政機關東拉西扯也要損韓就讓人大開眼界了。
臺“農委會”主管陳吉仲最近每談農事,就要向韓國瑜叫陣;“農糧署長”胡忠一對番石榴價格的問題,也跳下來酸韓。“黨產會”也在臉書諷刺韓國瑜簽回來的MOU可能沒效力,“黨產會”是在刷存在感嗎?
綠營的“恐韓癥”日增,藍營靠“挺韓”來爭支持度,綠營就靠“打韓”拉抬聲量,彷佛把“打韓”變成一種競爭,比誰打得兇、打得妙、打得哇哇叫。
綠營如此操作,就是擔憂韓國瑜會出來選2020,但依韓國瑜的個性,豈能容綠營如此抹黑?反而可能激發(fā)韓的斗志,全面反擊。
不過,最令人難過的是,理應保持中立的行政機關手握行政資源,不思解決老百姓的問題,反而以打韓為樂,這是在向誰表示效忠呢?臺灣民眾才是臺當局的頭家,民進黨“執(zhí)政”下的臺當局機構,實在愧為公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