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京奧運正名”“公投”意見發(fā)表會,“東奧正名”行動小組執(zhí)行委員朱孟庠表示,“公投”小組是要恢復“名副其實的臺灣”。圖為2016年里約奧運開幕典禮,中華代表團以“中華臺北”名義進場。(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資料照片)
臺灣《中國時報》刊文說,臺“中選會”昨繼續(xù)舉辦“東京奧運正名”“公投”意見發(fā)表會,由于只有正方代表陳述,“東奧正名”行動小組執(zhí)行委員朱孟庠昨指稱,“正名影響臺灣選手權益騙誰啊?”體壇人士認為朱孟庠說法不夠厚道,因為“東奧正名”不夠周延,并表示“正名公投”宛如“包裹毒藥的糖衣”,甜蜜美夢下隱藏扼殺選手參加國際賽的風險!
朱孟庠說,臺灣在國際上的名稱常援引1981年的奧委會模式,如果能殺出一個缺口,“公投票沖得越高,向國際奧委會爭取的籌碼就越大”,強調2020時,臺當局就能大聲在國際奧委會說“我們的名字叫臺灣”。
體壇人士則不以為然表示,此次“東奧正名”“公投”的命題是“以臺灣為全名申請參加國際賽與東京奧運”,如果命題清楚標識“國際奧委會反對”的警語前提,屆時投票結果一定不一樣。
搶搭選舉的“東奧正名公投”已經變得復雜,不只是正名而已,中華奧委會副主席蔡賜爵指出,這時候有誰敢出來反對?其實如果沒有后遺癥,以“臺灣”名義參賽大家都贊成,所以正名要通盤考慮。
“東奧正名”“公投”正方代表強調“運動就是政治,象征綜合實力跟隱形主權,但中華臺北的隊名常讓選手的‘國家認同’混淆”。這種說法正好說明國際政治現實,“正名”將會影響選手參賽權益,亦即體壇常講的“對國際體育不夠了解”。臺灣沿用數十年“中華臺北”,自己的選手不會認同錯亂,甚至國際社會也不會混淆。
日前國際奧委會再度來信探詢“東奧正名”的進度與中華奧委會可能的作為,加上臺灣“體育署署長”高俊雄在“立法院”答復“立委”質詢表示,“正名”通過后,中華奧委會必須執(zhí)行規(guī)定,顯見國際奧委會已經開始研議對策,針對正名是否通過等不同情況來沙盤推演。
“東奧正名”“公投”一直強調“不會影響選手權益”、甚至“申請不過,頂多退回原點”,整個“正名”持續(xù)編織樂觀、甜美的夢;不過,島內匿名體壇大佬提出警告,萬一國際奧委會使出“賤招”,接受正名申請、同時卻“凍結”會籍與權利審查,這段沒有時間表的審查期,臺灣選手不就無法參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