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23日,臺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訪問美國,這是今年3月美國“與臺灣交往法”生效后臺灣首位涉兩岸事務的“部長級”官員訪美。在當前兩岸僵持對抗的形勢下,陳明通此行是為了向美國政學界推銷蔡當局兩岸政策,同時打探特朗普政府對臺政策方向。18日,陳在美智庫“傳統(tǒng)基金會”就兩岸關系闡述看法,通篇為蔡英文兩岸政策辯護,完全推卸民進黨當局首先、單方面改變兩岸關系現(xiàn)狀的責任。對其片面論述,有必要予以駁斥。
第一,民進黨當局是破壞兩岸現(xiàn)狀的“始作俑者”。陳伊始便拋出臺灣“始終致力維護臺海現(xiàn)狀,成為當前復雜變局中負責任的穩(wěn)定者”。事實是,在2008年5月至2016年5月兩岸雙方努力構建出以“九二共識”為政治基礎的臺海新現(xiàn)狀。這一新現(xiàn)狀不僅包括兩岸協(xié)商簽署的23項協(xié)議、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fā)展的新局,也包括兩岸執(zhí)政當局一致接受的“九二共識”及其“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意涵。2015年11月兩岸領導人以歷史性會面形式進一步確認了這一現(xiàn)狀,“九二共識”是重要一部分。然民進黨上臺后,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及其對兩岸關系性質的界定,單方面破壞了先前8年間兩岸建立起來的現(xiàn)狀。只此一點,足以證實民進黨當局是兩岸現(xiàn)狀的真正“破壞者”。更不用說,民進黨當局放任縱容各種變相、形形色色的“臺獨”分裂活動,以“漸進式臺獨”侵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基礎。對此國臺辦主任劉結一直擊其要害,強調“民進黨當局哪些人講過哪些話,做過哪些事情,兩岸同胞都看得清清楚楚,說一套做一套不行”。
第二,迎合反華勢力渲染“中國威脅論”只會加深兩岸裂痕與對抗。民進黨當局在涉兩岸關系的“四不”宣示中稱“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事實明顯相悖。對內,其大幅限制兩岸交流交往,重拳打擊島內統(tǒng)派力量,修改“公投法”為各種帶有“臺獨”意涵的“公投”活動大開方便之門,以“轉型正義”為名推動“去中國化”活動;對外,主動尋求加入美國以牽制中國為指向的“印太戰(zhàn)略”,在日媒公然宣揚加強臺日軍事安全合作,在國際上日益凸顯“一中一臺”的“臺獨”立場。此次,陳特意提出中國運用“銳實力”,“擴張制度控制、改變全球秩序”,這種論調是在極力配合西方反華勢力演出,只會加深兩岸之間的鴻溝。它也透露出一個勢頭,民進黨當局自認為臺灣地緣戰(zhàn)略價值是其操作兩岸關系的重要資本,期望美國能基于所謂“共同價值觀”給予臺灣更實質的支持,“挾洋自重”對抗大陸。這是對形勢的嚴重誤判,特朗普政府只是將臺灣作為對華政策中的一張“牌”,民進黨當局若根據(jù)一廂情愿的判斷,去刺激和挑釁兩岸關系,最終會“自食其果”。
第三,除了接受體現(xiàn)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民進黨突破兩岸政策困境別無他法。蔡英文執(zhí)政已逾兩年,施政困境日深。島內各民調顯示,過半民眾對其兩岸政策悲觀失望,不滿意度僅次于經(jīng)濟施政。在這種境況下,陳還在鼓吹“不設政治前提與不拘形式、不限地點之下,促成兩岸對話與溝通”。大陸對兩岸關系主導力不斷增強,有處理復雜涉臺問題的戰(zhàn)略定力與自信,不會無原則地與民進黨“共舞”。幾十年來,一中原則已成為國際關系準則和兩岸關系良性發(fā)展的政治基礎,兩岸對話協(xié)商前提始終是臺灣必須承認一個中國,這一點不管誰在臺灣執(zhí)政都不會改變。(作者汪曙申是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臺美室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