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中時”發(fā)表社論文章稱,大陸《關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稱“31條”)措施推出滿月,在臺灣社會引發(fā)熱議,民進黨當局雖采取藐視性因應對策,企圖淡化其可能的影響,但顯然并未奏效。
近期公布的兩項民調都顯示,約3成到5成民眾肯定“31條”是大陸對臺灣的善意,40%民眾愿赴大陸就業(yè),38%的人愿意讓孩子去大陸念書,都是8年來的新高。更有意義的是,愈年輕愈肯定大陸對臺灣的開放,18~29歲年輕人中高達61.6%會考慮到大陸發(fā)展。今年元月底,“臺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人民對蔡英文兩岸政策不滿意度達59.6%。兩岸政策失去民眾信賴,已成為蔡當局的大危機。
就在“31條”效應持續(xù)升溫之際,發(fā)生兩起新聞事件:一是公開支持“太陽花學運”的導演柯一正之子柯宇綸,在大陸遭舉報“臺獨藝人”,他主演的電影《強尼?凱克》因而被大陸片商擱置上映;二是臺商李榮福日前刊登報紙廣告,為“挺蔡”言論道歉,并重申反“臺獨”立場。臺當局陸委會和“獨派”如獲至寶,前者幸災樂禍,稱大陸31項對臺政策出臺不到一個月,已出現“言行不一”案例,后者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歡呼大陸“兩面手法”惠臺措施已“破功”。
大陸“31條”拒絕惠及“獨派”,算是兩面手法嗎?“中時社論”指出,正如國臺辦發(fā)言人安峰山指出,“這些措施充分體現了大陸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fā)展機遇,加快提供同等待遇,為臺胞臺企辦實事、辦好事的誠意。”應注意其政策清楚的前提,那就是“兩岸一家親”和“臺灣同胞”。
“獨派”人士如果拒絕承認兩岸是一家人,不認同兩岸民眾是同胞,甚至“逢中必反”,又怎么好意思要求從惠臺政策受益?這在邏輯上是講不通的。更何況,大陸并不是對“獨派”臺商和藝人發(fā)動突擊,早已經三番兩次發(fā)出預警,只不過是被一些人當做了耳邊風。
就在宣布“31條”當天,國臺辦發(fā)言人已明確表態(tài),歡迎廣大臺商在大陸投資興業(yè)、發(fā)展,但同時大陸也絕不允許少數人一面在大陸賺錢,一面卻去支持“臺獨”破壞兩岸關系。一些大陸媒體進一步解讀,無論是經商、文教、演藝還是旅游等相關行業(yè)人士,要分享大陸惠臺紅利,就必須跨越反“臺獨”準入門坎,兩岸融合的對象不包括“臺獨”。
“中時社論”認為,因此,“獨派”攻擊大陸惠臺政策兩面手法是斷章取義,混淆視聽?;菖_與反“獨”是大陸對臺政策的一體兩面,不能割裂開來。無論是近期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是習近平的人大閉幕演講,都是完整、全面、辯證地論述大陸對臺政策。既堅持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fā)展的機遇,又強調絕不容忍任何“臺獨分裂圖謀和行徑”,完全不是“獨派”所說“說一套,做一套”的兩面派。
更何況國臺辦在證實封殺柯宇綸參演電影后也聲明,如果這些藝人認識到“臺獨”的錯誤和危害,從思想上、行動上做出改變,大陸還是持歡迎的態(tài)度,大陸的立場始終如一。
“中時社論”還指出,說到兩面派,倒是“獨派”有點做賊喊捉賊。一向敵視大陸臺商,動輒揮舞“親中賣臺”棍子的“時代力量”民代黃國昌,最近被大陸官方證實,其岳父在大陸確有投資。如此“說一套,做一套”,無怪乎有媒體評論,黃國昌正是“臺獨”人士的縮影,他們一方面不斷地對大陸惡意批判,另一方面卻又無法阻止家人甚至自己私下積極西進。他們的虛偽以及投機,外界看得一清二楚。到底誰才是兩面派,眾人心中應該有定評了。
隨著大陸日趨繁榮,將有愈來愈多臺灣民眾愿意到大陸求學、工作、居住。但是兩岸法律規(guī)范與社會制度非常不同,決定到大陸尋夢前,必須謹慎評估自己是否能夠適應。被舉報“臺獨”因而遭到封殺或被要求道歉事小,若違反大陸法令遭到法律制裁,后果就非常嚴重。進入大陸就要接受大陸的法令與社會規(guī)范約束,這是非常簡單的道理。
原標題:臺媒:大陸封殺“臺獨”藝人柯宇綸有理 “獨派”做賊喊捉賊
原鏈接:https://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IgxCXA5?title_sn=0&s=3&appid=yidian&ver=4.6.3.0&utk=a6wlv7r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