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的“雙十”演說分為三大面向,盡管她在各種質疑聲中還是提了“中華民國”生日,但總覺得她的演說只是許多華麗文字的堆砌,充滿虛情假意與偽善。
她說她做到了“兌現(xiàn)承諾、沖刺改革”,究竟兌現(xiàn)了什么對全民有利的事?還是做了許多像是“轉型正義”、“去中華民國化”、“去孫中山化”、“去蔣中正化”、“課綱改革”等等僅對民進黨有利的事?
“強調臺當局會努力克服臺灣所面對的挑戰(zhàn)”,聽起來只是一個空泛的承諾。產(chǎn)業(yè)升級轉型目的是要擺脫對大陸的依賴,還是配合新南向政策?
以“全力捍衛(wèi)臺灣民主自由”來說,她自許身為三軍統(tǒng)帥,推動防務轉型、發(fā)展防務產(chǎn)業(yè)、落實防務自主,責無旁貸。然而,她更重大的責任應是“鞏固”民主。
就在“雙十”前幾天,臺當局“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與“經(jīng)濟部次長”王美花、“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與中國輸出入銀行總經(jīng)理劉佩真兩對夫妻,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竟同時上臺備詢,充分顯現(xiàn)民進黨“內舉不避親”與“人言不足畏”的政黨本性。此外,“國發(fā)會新任主委”陳美伶在財委會一問三不知。
蔡英文也許想透過“新南向政策”為臺灣尋找在國際新秩序中的位置。問題是,她不接受“九二共識”,也不放棄“臺獨”,恐怕她想走的路只是一條死胡同。
美國務院前副發(fā)言人容安瀾認為,臺灣表明“不獨”或承認“一中”,相信可能會被習近平所接受。但蔡英文辦公室表示,“對于個人的說法,我們沒有評論”。蔡英文不僅聽不進美國卸任官員的話,她甚至我行我素,連現(xiàn)任官員的話,也當馬耳東風。在華府“雙十”酒會上,美國在臺協(xié)會主席莫健表示“臺灣既需要加強防務,也需要與大陸進行建設性對話。”但從蔡最近的談話與“雙十”演說來看,她仍堅持要用自己的“四不”主張與“新模式”與對岸互動。難道她要在臺海出事后,才向美國求救?
更讓人不以為然的是,蔡英文上臺后對“在野黨”清算斗爭不遺余力,竟然還在“雙十”演說中要“在野黨”與民進黨團結合作,難道她把別人都當傻瓜?
這也難怪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要義正詞嚴地痛批蔡賴體制一個“暗獨”、一個“明獨”,導致臺灣社會對立、民主倒退、兩岸形成僵局,強調國民黨將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以確保臺灣的安全與繁榮。
【陳一新/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 臺灣《中國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