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英九與秦厚修(來源:聯(lián)合報)
臺灣地區(qū)前領(lǐng)導人馬英九29日在臉書上發(fā)文,以回顧母親秦厚修教他讀古文為起頭,認為臺灣要做“中華文化的領(lǐng)航者”,古文與詩詞是中華文化最寶貴的資產(chǎn)。據(jù)臺《自由時報》報道,馬英九批評,若要減少文言文的比例,是“開時代的倒車”。
馬英九以“古文與慈母”為題發(fā)文表示,日前在報上讀到作家余光中的文章“免繳遺產(chǎn)稅的現(xiàn)金”,心中百感交集,想起3年前,其母秦厚修以94歲高齡辭世。在住院期間,他幾乎每天探病陪聊天,回憶母子結(jié)緣64年的溫馨點滴。
馬英九表示,1957年,其母在剛成立的石門水庫建設(shè)委員會找到一份統(tǒng)計專員的工作,只身離開臺北的家赴桃園龍?zhí)毒吐?。他當時不到7歲,陪她住在單身宿舍,并轉(zhuǎn)學到三坑小學(今石門小學)二年級就讀,每兩周回臺北一次。
馬英九說,那時臺灣還沒有電視,更沒有電腦,在家只能聽收音機的廣播與籃球轉(zhuǎn)播。秦厚修每晚教他讀古文,從春秋的“鄭伯克段于鄢”,到唐文的“桃花源記”、“滕王閣序”、加上唐詩三百首。先講解,再朗讀背誦,最后抄寫一遍。那段往事的圖像記憶,令他終生難忘。
馬英九表示,3年前他去探病時想到這段經(jīng)過,就提議跟母親比賽背誦“桃花源記”,秦厚修背得又快又好,有時還得靠她提詞,結(jié)果是秦贏了,笑得開懷,仿佛回到當年燈下課子的場景,馬英九說:“我想,這是媽媽過世前最開心的事。”
馬英九表示,他的爸媽小時候都先讀過幾年私塾才進小學,國學底子不錯,書法也好。母親要他背誦古文,父親要我從小練寫毛筆字,這就是中華民族家庭教育的重要傳承,也讓我一生受用不盡。
馬英九強調(diào),古文與詩詞,就是中華文化最寶貴的資產(chǎn),誠如余光中所言,“文言文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載體”,“當大陸、港澳、新馬乃至世界各地,都在重視中華文史的今天,我們反而要減少文言文的比例,難道要開時代的倒車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