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3月5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楊思萍)“弄”字是個會意字,上為“玉”,下為“廾”,指用雙手玩賞玉器,本義是用手把玩的意思。“弄”字本無所謂好壞,但如果當權(quán)者玩弄權(quán)術(shù),則可能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本周二是“二二八事件”70周年紀念日,蔡當局和“獨派”團體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政治提款機”,紛紛火力大開操弄“去蔣化”議題,其激烈程度甚至達到了“超越陳水扁”的新高度,一系列“組合拳”接連出手——除了拆蔣介石銅像外,今年還熱炒“中正紀念堂”、“中正大學”的議題,蔡英文甚至還撒錢查“二二八秘檔”,啟動為期三年的調(diào)查,作為撰寫“轉(zhuǎn)型正義”調(diào)查報告的基礎(chǔ)。
歷史需要知道真相,但歷史不應(yīng)該被拿來糊弄民眾。為何要紀念?當然是為了撫平傷痛,但如今,“二二八事件”愈被紀念仇恨卻愈多。2月28日當天,島內(nèi)統(tǒng)“獨”民眾在臺北“中正紀念堂”前爆發(fā)激烈肢體沖突。輿論普遍認為,蔡當局這種一邊“反威權(quán)”、一邊忙建立“新威權(quán)”的做法,實質(zhì)是在撕裂臺灣社會,制造對立。臺灣民眾無奈之下只能向蔡英文抗議,“拒絕消費‘二二八’,放下仇恨、和解共生”。
本周發(fā)生的“承諾書事件”也可看出臺灣無處不在的政治操弄。綠媒爆料稱世新大學等島內(nèi)高校簽署“一中承諾書”,向大陸高校承諾大陸交換生的課程內(nèi)容不涉及政治敏感活動及“兩個中國”、“一中一臺”、“臺獨”等意圖。面對這個“大新聞”,島內(nèi)政客怎可錯過這個機會,左批相關(guān)高校右批大陸政府。正如國臺辦發(fā)言人馬曉光所說的那樣,陸生赴臺就讀“理應(yīng)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臺灣某些人政治炒作,橫加干涉,只會傷害兩岸教育交流。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臺灣某些“媚日分子”的搬弄是非。臺中市長林佳龍最近竟稱“臺中孔廟不是古跡,只是取代以前的日本神社”,認為其是國民黨“外來政權(quán)”粗暴硬蓋的。“孔廟非古跡說”震驚了臺灣民眾,林佳龍更受封“神社控”。
臺灣這種“逢日必媚、逢日必軟”的思維,何時才能得以改變?臺日漁業(yè)會議本周登場,國民黨呼吁不能再退讓。大陸專家王建民也認為,蔡當局在當前臺日合作中并未得好處還失了尊嚴,弄得面子與里子“雙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