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臺灣聯(lián)合新聞網(wǎng)1月25日報道,臺灣“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24日表示,兩岸現(xiàn)因欠缺互信沒有溝通橋梁,加上國民黨實力大不如前,導致兩岸狀況比陳水扁執(zhí)政時期更緊繃;而淡江大學榮譽教授趙春山則認為,臺灣方面若要給善意要盡快給,最好要在中共十九大之前釋放。
臺北經(jīng)營管理研究院24日舉辦“2017中國大陸變化與臺灣對策論壇”,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臺灣“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表示,現(xiàn)在兩岸之間是“三個沒有”:沒有互信、沒有溝通、沒有緩沖,以及“三個緊繃”。
蘇起表示,兩岸的“三個沒有”是第一個緊繃。國共兩黨雖有“九二共識”作為橋梁,但重點是雙方從2000年到2005年、花了五年時間建立起互信,現(xiàn)民進黨與大陸因欠缺互信,沒有溝通橋梁;至于“九二共識”,他認為“名詞”沒有重要到那個地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都是信任后才有的東西。
蘇起又稱,目前兩岸間的緊繃程度、擦槍走火的機會,要比陳水扁執(zhí)政時期還要緊張;盡管當年有“正名運動”,但大陸覺得國民黨還可牽制民進黨,而現(xiàn)在國民黨力量很衰弱、失去緩沖,當大陸對臺灣期待變少,會往絕望的方向走。
第二個是中美關系緊繃。蘇起表示,隨著美國新任總統(tǒng)特朗普鷹派“內(nèi)閣”的布局日益清晰,美中關系日趨緊繃;第三個則是朝韓中間夾雜朝鮮核武與中美角力的朝韓緊繃,朝鮮核武日漸成熟,美國有緊迫感。
而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則認為,臺當局要給大陸善意、要處理兩岸問題、要有長遠布局。
他也表示,善意要在中共十九大之前給,之后再給、效果會減少;至于民進黨放棄“臺獨黨綱”是否屬善意?他表示,當然是善意,“而且是善意得不得了的善意,但是可能性,我不曉得”。
至于兩岸之間對話的可能性,趙春山說,還是要快,而且本來還有點機會,但在“川蔡通話”后,機會就沒了,但還沒完全破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