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8月27日訊 今年1月16日,民進黨贏得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及民意代表席次過半,除了重新奪回政權,“立法院”也首度“政黨輪替”。這原本是蔡英文的大好機會,但從“立法院”運作一個會期、蔡英文就任滿百日來看,當初期待的“左右逢源”,似乎成了“左右為難”。
取得“完全執(zhí)政”優(yōu)勢的蔡英文,本可展現(xiàn)氣度,促進朝野和解,卻在新“立院”第一會期就強推“不當黨產處理條例”及“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錯失休養(yǎng)生息的契機,反而加深藍綠對立。就算社會上期待“轉型正義”、支持處理黨產的民意不在少數(shù),但條文設計及委員會組成掩不住“追殺”的情緒,已讓追討黨產埋下更多沖突的變數(shù)。
臺灣聯(lián)合報報導說,除了國民黨的負隅頑抗,昔日“太陽花學運”催生的“時代力量”,也是忽友忽敵。盡管“時代力量”在處理不當黨產及廢“紅十字會法”等議題上與民進黨同一陣線,但兩岸、勞工等議題,卻與民進黨極不同調;加上對“立法院”議事運作的理念難以溝通,“時代力量”儼然成了民進黨最難擺平的“反對力量”。
以兩岸議題為例。蔡英文在競選期間就表示會把“兩岸協(xié)議監(jiān)督條例”列為優(yōu)先法案,新“立院”上路后,民進黨團的提案也從“兩國論”版本改為“兩岸”版本,但委員會迄未討論,完成立法之日遙遙無期。
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雖沒喊出“九二共識”,卻表示對1992年“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已經意在言外。即使如此,兩岸的官方交流卻從520停滯至今。
兩岸關系并非完全操之在我,大陸設定前提,確屬無可奈何;但民進黨己力可為,卻不作為,若真心想推動“兩岸協(xié)議監(jiān)督條例”,憑著“立法院”多數(shù),豈有不過的道理?特別是,在國民黨強力杯葛下,“不當黨產處理條例”都能輕騎過關,其他立法,何難之有?
說穿了,民進黨當局縱想向大陸釋善意,卻又忌憚“獨派”及深綠反彈。于是,眼前有國民黨蓄勢待發(fā)的焦土抗戰(zhàn),背后又有“時代力量”伺機而動的虎視眈眈,更別忘了還有黨內“立委”掐著選票的精打細算;首鼠兩端的蔡英文當局,終致在施政上處處“左右為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