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柳金財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金門大橋已于10月30日完成通車儀式,救護車、消防車、公車、郵務車等民生用車率先通行,象征大、小金門從此合而為一,不再受限天候與船運班次影響。國民黨籍金門縣長楊鎮(zhèn)浯表示金門大橋通車,短短5.4公里卻走30年終于實現;直言交通是金門發(fā)展命脈,大小金門交通問題獲解決,但金門民眾最希望的是金廈“小三通”復航,打造金門成為兩岸交流、和平發(fā)展的一座交流之橋。然而,眼前亟待解決是因應疫情防控暫停的小三通,已長達二年九個月,兩岸敵意如螺旋上升毫無緩解。
金門大橋不只是一座實體橋,也是一座心靈橋,更是象征著一座連結兩岸和平橋。但從建構兩岸和平之橋角度來說,建構金廈大橋的和平意涵遠遠高于金門大橋。確實金門大橋已成為金門地區(qū)最具代表性的地標,融合金門豐富的閩南、戰(zhàn)地、生態(tài)等資源,未來可吸引游客至金門旅游,促進外島地區(qū)觀光及經濟發(fā)展,成為觀光熱門新景點。然而,在欠缺“小三通” 前提下,缺乏來自陸客觀光及消費,將使其觀光效益大打折扣。
臺灣地區(qū)前領導人馬英九在金門大橋通車典禮致辭中提出要蓋一座“7分觀光、3分交通”的金門大橋,透過陸運運輸串聯達成更均衡區(qū)域發(fā)展。建成金門大橋不只讓大小金門居民交通、生活、民生及醫(yī)療更便利,也將吸引更多觀光客,印證金門在兩岸歷史上無可取代的特殊地位與和平的可貴。然而,金門大橋要能發(fā)揮觀光效應及展現成為兩岸和平之橋意涵,重啟“小三通”應是關鍵之舉。近來臺灣當局在小三通議題上爭辯,無論是綠執(zhí)政中央與藍執(zhí)政三外島開放爭論、綠中央邊境解封政策與開啟小三通不同時間致外島有被差別對待批評,及凸顯外島民意與綠中央政策、行政部門及立法部門、藍綠白政黨政治政策沖突。
首先,金門縣長表達縣民其實更需要重啟金廈 “小三通”,凸顯民進黨執(zhí)政當局與藍營執(zhí)政地方政府政策目標不一致。10月25日金門縣地方商圈團體至臺北召開記者會,呼吁民進黨當局 “盡速開放小三通”,日前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則曾在臺灣地區(qū)立法機構答詢時,提及“小三通”一定會重啟,農歷過年就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但對金門地區(qū)民眾及觀光旅游業(yè)來說,“邊境”既然解封,金門應同步立刻開啟,迎來國際及大陸旅客至金門始能產生觀光效益。 “小三通”因新冠疫情受金馬外島政府要求暫停,當時民進黨當局“從善如流”即宣布立即暫停;但當外島地方呼吁盡速恢復,民進黨當局卻一再延遲,實令人難以理解。
許多金門民眾及民間社團組織質疑,臺灣地區(qū)的疫情嚴重,既然皆容許邊境于10月13日解封,為何金廈“小三通”卻無法如期解封呢?蘇貞昌未提具體時間開啟僅表示,要綜合考慮大陸疫情、防疫措施,以及兩岸之間的關系等要素。然大陸實施“動態(tài)清零”嚴格疫情防控措施,不少外島民眾及非政府組織質疑民進黨當局的說法,其實是一種政治操作行為,主因是要阻礙臺商臺師臺生等臺胞回臺參與2022年地方選舉投票,小三通未重啟形同創(chuàng)造一道阻礙防線,降低回臺投票意愿。
其次,未重啟“小三通”,提高民眾往來兩岸的經濟、時間成本及安全風險。據估算福建省的臺胞臺干數量頗多,透過“小三通”來往兩岸,其購買機票加船票的套票,約需人民幣約1500元(約新臺幣6千6百元);現透過“大三通”直航來回,則機票費需要約人民幣6、7千元(約新臺幣2.6萬到3.1萬元),票源緊張難以立即購買返鄉(xiāng),花費更多時間成本。一般臺干的月薪大約新臺幣6萬左右,但回臺一趟來回機票及防疫住宿等,花費需要6萬,其成本非常高,因而降低臺胞返臺意愿。
開放小三通可說是臺商、臺胞的共同心愿,臺商常有回臺需求,現兩岸不僅航點少,機票也貴到三、四倍以上,這提高民眾往返兩岸成本。既往金門水頭至廈門五通碼頭1天18個到22個航班,日客運量至少5千人,年總量可達200萬人次,如今卻門可羅雀,影響金門的觀光產業(yè)、往返居民便利性及降低回臺參與地方選舉投票意愿。同時,若民進黨當局盡速開放“小三通”,釋出兩岸交流及合作之善意橄欖枝,以金門為跳板平臺可作為改善兩岸和平關系之突破口。
再者,普遍外島地區(qū)民眾支持“小三通”,暫停重啟小三通被視為是一種選舉政治操作。最近 “兩岸青年交流協(xié)會”公布一份民調,顯示超過70%的金門民眾 ,皆希望能盡快恢復金廈“小三通”。因而,尋求連任國民黨籍金門縣長楊鎮(zhèn)浯力促小三通復航,外界普遍質疑民進黨當局藉卡“小三通”拉高臺商返臺投票的門檻,降低臺商返鄉(xiāng)支持泛藍政治聯盟候選人機會。
當初民進黨當局暫停“小三通”的四大理由,例如疫情不穩(wěn)定、外島醫(yī)療資源較為不足、外島民意支持及兩岸互動不佳。但既然民進黨當局已準備在11月大解封、高達7成民意支持重啟、邊境于10月13日已開封,及大陸疫情因采取“動態(tài)清零”政策有效防控疫情,重啟小三通理由已十分具足。國民黨及外界批評民進黨當局藉擋小三通,刻意阻止臺胞返臺參與選舉,壓制支持藍營的臺灣地方選舉支持度。然而,對于“開放小三通是否受到選舉影響而刻意延后”,超過50%民眾表示不認同。延遲開啟“小三通”是否涉及選舉投票考慮,在民意上確實呈現出兩極分化及對立的觀點。
最后,凸顯民進黨當局內部分工欠缺整合,政策過程充滿爭論。國民黨民意代表質疑,盡管臺灣邊境已解封,蔡英文的“雙十”談話中也提及,希望兩岸人民可以有序地交流,然卻對大陸與港澳地區(qū)尚未開封。“小三通”無法重啟,究竟是對岸的問題或臺灣問題?是否以政治卡民眾權益?重啟小三通議題存在民進黨當局內部“互踢皮球”問題。當問及陸委會此議題,陸委會推給臺“疫情指揮中心”;當問臺“疫情指揮中心”就推給陸委會;當問交通事務主管部門時就推給要問陸委會始能了解。
例如臺交通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王國材表示,陸委會應該有與對岸溝通;交通事務主管部門沒有參與溝通,細節(jié)應該陸委會比較清楚。交通事務主管部門已準備就緒,例如小三通的船舶、相關指引已準備齊全。臺“觀光局”局長張錫聰則指出,從發(fā)展國際觀光的立場,支持小三通對觀光的發(fā)展,主張恢復過去的常態(tài)化觀光市場。小三通航線航運的部分,臺“觀光局”的立場是將旅游目的納入,不要只限于探親或人道救援,但此涉及陸委會政策,臺“觀光局”表示支持小三通的觀光發(fā)展。
基本上,重啟“小三通”對民進黨選情則未必,倡議開啟“小三通”已非民進黨話語權,且暫停小三通客觀上發(fā)揮阻卻臺胞返鄉(xiāng)投票動機及意愿。也有學者專家建議,全面重啟“小三通”之議,最具可行性兩岸協(xié)商方式,為回歸地方層級“城市交流”、跨域治理,授權由外島地方政府與大陸協(xié)商。從促進及維護外島民眾權益角度來說,金門早已承認 “九二共識”,重啟小三通不僅可以帶動外島地區(qū)觀光效益;更具有重建兩岸 “和平緩沖地帶”戰(zhàn)略意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