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色欧美视频,今夜无人入睡免费播放电视剧,日韩成人毛片在线,粉嫩av中文字幕,国产黄色大片在线观看,哥布林的洞窟,黄色小网站入口

您現(xiàn)在的位置:?臺海網(wǎng) >> 新聞中心 >> 臺灣 >> 兩岸交流  >> 正文

兩岸青年環(huán)騎北京:廣交朋友,感受文化

m.dddjmc.com 來源: 中國新聞網(wǎng) 用手持設備訪問
二維碼

  中新社北京7月14日電   “第一次騎行就挑戰(zhàn)二十公里,我還蠻緊張的,希望可以完成這個挑戰(zhàn)!”談起即將開始的環(huán)京騎行,首次來北京的臺生陳小嫻難掩激動,哪怕天空還飄著細雨,她卻表示已經(jīng)迫不及待想要出發(fā)了。

  “2023京臺青年環(huán)騎大北京”活動13日正式開啟,30余名京臺青年將用8天時間騎行700多公里,途經(jīng)16個行政區(qū)和北京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深入了解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成果。13日下午,兩岸青年共同參與了海淀段騎行。

7月13日,“2023京臺青年環(huán)騎大北京”活動正式開啟。 中新社記者 張楊彬 攝

  “想要認識更多新朋友,這是我來參加這次活動的一個重要原因。”閩南青年曾藝賢是“騎齡”一年半的新晉“騎友”,來京多年,鄉(xiāng)音未改,他對臺灣青年倍感親切,“我們的很多習慣都一樣,聽他們說話感覺好像到家了”。

  目前任教于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的臺青陳文成也是一位騎行愛好者。他對記者說,“在胡同可以感受充滿‘兒化音’的老北京氣息,而隔了一條街就能看到現(xiàn)代化的高樓林立”,用車輪和踏板感受北京是一種很特別的方式,可以更為極致地感受城市的特色與溫度。

  工作生活12年,陳文成見證了北京方方面面的變化。他認為,體育不僅是一個促進兩岸青年交流的“加速劑”,更可以通過騎行、慢跑等運動,讓臺灣青年深入了解大陸,了解城市特色,了解高質量發(fā)展,讓同胞們明白“為什么如今大陸如此進步的內在原因”;讓更多臺灣青年知道,祖國大陸有巨大的發(fā)展舞臺和發(fā)展空間。

  北京臺資企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哲彬是這次活動的組織者之一,面對細雨蒙蒙的天氣,感慨“臺灣的天氣是多雨多變的,但在北京很少碰到下雨天。所以今天遇到這場雨,倍感親切,兩岸都是我的家。”

  陳哲彬介紹,本次京臺青年環(huán)騎大北京延續(xù)了2018年京津冀兩岸青年京滬公益騎行活動。他感慨道:“走路很慢,開車很快,相比之下,用雙輪丈量祖國大地,是最貼切的,也是最接地氣的。”(來源:中新網(wǎng) 張楊彬)

相關新聞
嗦粉觀鼓逛夜市 臺青感受壯鄉(xiāng)風情

中新社南寧7月13日電 題:嗦粉觀鼓逛夜市 臺青感受壯鄉(xiāng)風情   “在南寧我品嘗了老友粉,非常好吃,吃完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研究生陳昭瑋13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很期待在未來幾天的行程中品嘗到地道的螺螄粉,領略美譽天下的桂林山水。   7月10日...

學本事、拓視野、交朋友 50余名臺灣大學生來湖南廣電實習

臺灣大學生來湖南廣電實習,互相介紹自己?!「毒窜病z   中新網(wǎng)長沙7月13日電 “兩岸青年擁有共同的語言和文化背景,希望透過這次實習了解湖南的文化歷史,(與大家)建立深厚的友誼。”7月13日,面對即將開始的實習生活,臺灣世新大學學生賴欣妤表示,跨越海峽兩岸的實習旅程,就像剛出生的雛鳥懷著對未來滿滿的憧憬和期待,學習如何自信翱翔。   當日下午,第...

臺青“新面孔”絡繹于途 為兩岸交流注入清新氣息

中新社記者 容海升   暑期來臨,兩岸青年交流活動在各地次第展開。從6月中旬啟幕的第十五屆海峽論壇,到正在進行的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吸引了相當數(shù)量的臺灣青年首登大陸。“新面孔”絡繹于途,成為獨特又靚麗的青春風景線,也為兩岸交流注入清新氣息。   大陸,對于“首來族”而言并不陌生。游故宮、爬長城、訪石窟,每到一處古跡,臺灣青年震撼之余不禁感嘆,...

特寫:三位臺青的北京“行旅體驗”

“朱墻黃瓦,雕梁畫棟,行走其中,感慨萬千。”臺灣青年李品郁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情有獨鐘。作為一名“首來族”,她說,參觀故宮博物院是來大陸最期盼的事。   日前,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lián)誼會主辦的第二十屆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在北京開營。本屆夏令營重點邀請島內青年參加,4日至7日...

“臺商二代”跨?!巴琛鞭D美食: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

吳妘蓁在向來訪客人介紹富邦食品?!〔萄艦] 攝   中新網(wǎng)泉州7月7日電 從求學到就業(yè),從創(chuàng)業(yè)到收獲另一半……“登陸”20余載,吳妘蓁已經(jīng)深深愛上了福建泉州這座城市。   “我丈夫是泉州人,我父母在這里生活,我的兩個孩子在這里成長,我們的企業(yè)在這里扎根。”在吳妘蓁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