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是汪辜會談舉行30周年紀念日。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新加坡舉行的汪辜會談,標志兩岸關系發(fā)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國臺辦發(fā)言人朱鳳蓮26日表示,汪辜會談順應了兩岸關系發(fā)展的歷史潮流,開啟了兩岸高層接觸對話和平等協(xié)商的先河,體現(xiàn)了以對話取代對抗、以協(xié)商促進合作的精神,彰顯了“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協(xié)商基礎的重要地位。當前兩岸關系形勢下,汲取汪辜會談歷史經(jīng)驗和有益啟示,堅定維護“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堅持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正確方向,努力增進兩岸同胞利益福祉,共同開創(chuàng)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未來,是對汪辜會談最好的紀念。
“度盡劫波兄弟在”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新加坡舉行的汪辜會談,是1949年兩岸隔絕以來,兩岸授權的民間機構最高負責人之間首次進行的會談,開創(chuàng)了海峽兩岸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進行平等協(xié)商的制度性安排。

1993年4月27日上午10點,大陸海協(xié)會會長汪道涵,和臺灣?;鶗麻L辜振甫,隔著桌子站起身,各自伸出右手、面向攝影鏡頭與對方的手相握,兩百多名中外記者將兩人團團圍住,快門聲不斷,閃光燈不停,記錄下兩岸關系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這一畫面。“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歷經(jīng)戰(zhàn)亂后海峽兩岸雙方可以坐在一起握手言歡的場面令人感慨萬千。汪道涵會長后來回憶道,他與辜先生握手,凝結的是中國人的民族認同和民族情感,昭示的是兩岸雖然尚未統(tǒng)一,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沒有分割。
時任海峽兩岸關系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唐樹備表示,汪辜會談的重要啟示之一是,兩岸的中國人在沒有外國勢力的干涉和破壞、沒有“臺獨”力量的阻撓和反對的情況下,完全有能力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和平地、逐步地走到一起,這是非常重要的。
會談中,汪道涵會長積極主張兩岸應該把經(jīng)濟交流與合作,放在兩岸關系的首要位置,政治上的分歧不應阻礙兩岸經(jīng)濟合作。在此基礎上,汪道涵會長還提出應將兩岸直接“三通”提上議事日程。1993年4月29日,汪道涵和辜振甫正式簽署四份協(xié)議。其中的《汪辜會談共同協(xié)議》規(guī)定:“雙方均認為應加強兩岸經(jīng)濟交流,互補互利。”專門寫進“互補互利”四個字,作為兩岸經(jīng)濟交流的原則,這是雙方在會談中達成的共識。正是在這個協(xié)議之后,在大陸改革開放的形勢下,到大陸投資的臺商一浪高過一浪。
“相逢一笑泯恩仇”
值得一提的是,在簽字時,臺灣方面仍然要突出兩岸的“對等”。按照中國人的傳統(tǒng),右為尊。兩位老人要簽四個協(xié)議。因此,根據(jù)?;鶗矫娴慕ㄗh,在簽了兩個協(xié)議后,兩位老人互換位置。因此,簽字現(xiàn)場出現(xiàn)了一個有趣而珍貴的畫面。
時任海峽兩岸關系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唐樹備在介紹當時的情況時表示,協(xié)議簽署時,兩會的參與談判的人員都各自站在大陸方面和臺灣方面,但是兩位老人要換位置了。“后面換不換呢?我們說就不換了,?;鶗餐?。所以結果出現(xiàn)一個場面,就是,辜振甫先生后面是我和其他的談判人員,汪老后面是邱進益先生和他們的人員。這個都體現(xiàn)出來兩岸的中國人不分你我。

據(jù)悉,當年汪辜會談一開始,汪道涵和辜振甫先是談起了他們的共同愛好——京劇,看上去就如同一對相識多年的老朋友。在松林俱樂部的茶敘中,汪道涵向辜振甫贈送了10盒中國京劇大全的錄像帶;辜振甫回贈了陶瓷制品和水晶工藝品。
兩會人員在一起出席宴會的菜單也相當具有中國韻味。包括兩岸聚首是“情同手足”(乳豬與膳片),雙方同是“龍族一脈”(乳酪龍蝦),今夕是“燕語華堂”(荷葉飯),“琵琶琴瑟”合鳴(琵琶雪蛤膏),譜一曲“喜慶團圓”(董宮鮑翅),祝身體健康、“萬壽無疆”(宮燕燉雙皮奶),并祝“兄弟之誼”(木瓜素菜)能“三元及第”(海鮮魚圓湯)“前程似錦”(水果拼盤)。

在宴會即將結束時,?;鶗呐笥雅d致勃勃地拿著一張印有“汪道涵伉儷宴請辜振甫伉儷”字樣的菜單,請雙方代表團的成員簽名,留作紀念。大家都在菜單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時任臺灣?;鶗倍麻L兼秘書長邱進益認為,這張簽名菜單非常有歷史意義。大家都開玩笑說,“你看我們雙方又簽署了多了一份協(xié)議了”。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既然簽了字以后,就一定要照這樣一個愿景”。
“九二共識”飽含中國哲學智慧
汪辜會談建立了兩岸制度化協(xié)商的機制,啟動了經(jīng)濟、科技和文化交流議題的磋商,為解決兩岸交往中衍生的具體問題、促進兩岸交流與合作開辟了道路。在會談結束后的新聞發(fā)布會上,汪道涵表示,“這次會談是兩岸歷史性的重要一步,走出這一步應是今后兩岸關系繼續(xù)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階段”。辜振甫也表示,“這次協(xié)議正式簽署為兩岸民間交流事務揭開了新的一頁,為未來兩岸關系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一次汪辜會談之所以能夠成功舉行,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堅持“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才得以推動實現(xiàn)。1992年11月,海協(xié)會和海基會經(jīng)兩岸雙方分別授權,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奠定了兩岸協(xié)商的政治基礎。而“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就是“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tǒng)一”,這表明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系不是國與國關系,也不是“一中一臺”。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從未分裂,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這一歷史事實和法理基礎從未改變,也不可能改變。
汪道涵會長就曾指出,沒有這一共識作基礎,雙方是不可能坐到一起來的。作為汪辜會談的推動者、親歷者之一的時任臺灣?;鶗倍麻L兼秘書長邱進益,日前在接受中國臺灣網(wǎng)采訪時也明確提到,先有“九二共識”,才有后來的汪辜會談。
正是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兩岸迎來了大交流大合作的和平發(fā)展階段。2008年,兩岸關系出現(xiàn)重大積極變化,兩岸雙方再度確認堅持“九二共識”的立場。海協(xié)會和?;鶗?ldquo;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商談后共舉行了11次會談,簽署了《海峽兩岸經(jīng)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ECFA)等23項協(xié)議,實現(xiàn)了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成了大陸居民赴臺旅游,構建了兩岸特色的經(jīng)濟合作機制。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實現(xiàn)自1949年以來的首次會晤,將兩岸關系和政治互動提升到新的高度。
“九二共識”是臺灣的“救命水”,而民進黨就是要讓臺灣民眾“渴死”
深圳衛(wèi)視直新聞就“九二共識”采訪了幾位島內“名嘴”。
臺灣資深媒體人賴岳謙認為,馬英九執(zhí)政的2008年到2016年是“九二共識”落實較好的時期,當時兩岸哪有什么臺灣議題?兩岸好得很!有的只是“臺獨”議題。兩岸的經(jīng)濟融合也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2016年以來,重新執(zhí)政的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臺獨”立場,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拒不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嚴重沖擊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使兩岸協(xié)商談判再次被迫中斷。臺灣地區(qū)前外事官員介文汲認為,事情很清晰,沒有“九二共識”,兩岸之間不可能有和平的,沒有和平就沒有合作。近年來美國不斷煽風點火從中作梗,臺灣老百姓會越來越發(fā)現(xiàn)“九二共識”才是一個兩岸和平兩岸合作的定海神針。
臺灣知名傳記作家王豐認為,“九二共識”當然是臺灣的寶貝,也是臺灣的“救命水”,沒有這瓶水的話,“臺獨”會讓臺灣社會渴死。但臺灣人民的訴求與“臺獨”政客的訴求不一致,蔡當局越要自尋死路,就越能證明“臺獨”一路走到黑的話,其實就是邁向祖國完全統(tǒng)一。
【文/深圳衛(wèi)視直新聞主編張洪碩 來源/深圳衛(wèi)視直新聞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