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親身體會,很難相信武漢已經(jīng)恢復到這個地步。”臺灣ETtoday東森新聞云記者魏有德14日表示,無論是見到的景象,還是接觸的民眾,都帶給他活力滿滿,充滿希望的感覺。
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媒體荊楚行11日在武漢啟動。3天來,兩岸20余位媒體記者走進武漢,游覽黃鶴樓,登船知音號,參觀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探訪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西院、金銀潭醫(yī)院,參加“臺企臺商荊楚行 共建兩岸合作區(qū)”大會等,從旅游、社會、經(jīng)濟等層面,全方位感受武漢疫后復蘇新面貌。
“武漢空氣中是不是真的彌漫著病毒?真的恢復了嗎?”魏有德坦言,得知他要來武漢,多個在臺灣的朋友向他表達了擔心和疑問。實地探訪后,他可以肯定地答復:“這里很安全,甚至比想象中還要有活力”。
近3個月來,臺灣旺旺中時文化傳媒總監(jiān)張富森多次到訪武漢,“每次來,感覺都比上次好。”這次參觀黃鶴樓,他發(fā)現(xiàn)雖然不是周末,但是游客依然絡繹不絕,景區(qū)入口、電瓶車??奎c等處甚至排起長隊,游客中不乏攜老人、小孩舉家出游的家庭,“已經(jīng)進入秋冬季,大家敢出來,說明對疫情防控非常有信心。”
這幾天晚飯后,張富森總愛到武漢街頭轉(zhuǎn)轉(zhuǎn)。讓他驚喜的是,武漢夜市也非?;鸨?,民眾正常逛街、聚餐、娛樂,熱鬧不輸大都市,“相反在臺灣,夜市反而因疫情影響變得有些蕭條。”
“武漢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實現(xiàn)從對病毒的一無所知到摸索出經(jīng)驗,從‘封城’到恢復正常,有許多經(jīng)驗值得分享。”張富森表示,比如民眾的自覺配合、從政府到社區(qū)完整迅速的響應機制、應對疫情的分級診療模式、助力疫后復蘇的規(guī)劃等。
武漢之行,臺灣人民報記者曠秀凰感受最深的是大陸對民眾生命的重視。她了解到,湖北6萬多確診病例全部是免費救治,一些危重癥患者的治療費用達幾十萬元人民幣甚至上百萬元,都由國家承擔,“真的做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讓曠秀凰最為感動的是對臺胞、臺屬的關(guān)愛。疫情發(fā)生后,湖北臺辦系統(tǒng)對在鄂1700余名臺胞實行“一對一”跟蹤服務,對4名確診新冠肺炎的臺胞進行精心救治,沒有一名臺胞因感染新冠病毒失去生命,沒有一家臺企發(fā)生聚集性感染。
曠秀凰此行在武漢見到了感染新冠肺炎康復并捐獻血漿的臺胞金先生,詳細了解了金先生的救治經(jīng)歷??吹浇鹣壬胤滇t(yī)院與主治醫(yī)生握手表達感謝的時候,她特別感慨,“這些感人畫面應該讓更多臺灣人看到”。
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媒體荊楚行為期6天,接下來,兩岸媒體記者還將赴武當山、襄陽參觀。(來源:中新社 記者馬芙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