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臺灣“東森新聞云”8月19日報道,國民黨籍“立委”陳玉珍19日上午與多名陸配在臺“立法院”群賢樓外,就陸配子女“小明”回臺的問題舉行記者會,陳玉珍稱,不能接受民進黨當局這種“擠牙膏式”的開放,民進黨當局施政應(yīng)該要公開透明,制定明確的時程表。

陳玉珍(左二)與陸配舉行記者會(圖片來源:臺灣《聯(lián)合報》)
臺灣地區(qū)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2日稱,自8月13日起,開放臺灣民眾的2至6歲以下的陸籍子女申請入境。“東森新聞云”報道稱,陳玉珍認為,此舉是“開小門”,不能接受這種像“擠牙膏式”的開放,特別是開學季將至,一些家長無所適從,民進黨當局施政應(yīng)該要公開透明。
她接著說,近期接到非常多的陳情,雖然民進黨當局要假裝看不見,但“我們不能蒙蔽自己的眼睛”,實際上,他們愿意接受非常嚴格的檢疫,要隔離14天、28天都可以接受,但是不能永無止境、永遠沒有一個標準,民進黨當局應(yīng)該要有一個明確的計劃。
據(jù)了解,無臺灣籍的“小明”分為兩類:一是臺灣人在大陸生的小孩,孩子12歲以下可以直接申請拿到臺灣籍,12歲以上要先申請項目居留,兩年后才能拿到身份證;第二類是大陸配偶之前婚姻所生的大陸籍子女。這些“小明”需要排臺當局每年的配額,從依親居留、項目居留再到拿到臺灣身份證,得花費長達6年至10年時間。臺“移民署”統(tǒng)計顯示,2歲至6歲的陸籍子女有500多人。此前在7月15日,臺當局宣布開放2歲以下持居留證的“小明”申請入境,但是開放一周后僅有一人申請回臺。
聯(lián)合新聞網(wǎng)12日曾評論稱,眼看9月新學期開學在即,“小明”父母盼孩子能在開學前回臺,但臺當局仍把6歲以上、正值求學階段的“小明”拒之門外。這些人倫悲劇、誤人前程的惡政,使人們看到“臺灣的防疫只講政治,無視專業(yè)”。
“別再折磨小明”,《中時電子報》12日稱,對于真正需要開放的學齡“小明”,民進黨當局刻意拖延,就像在開放外籍生可以入臺后,陸生仍被卡在門外無法返臺就學,這不但明顯涉及歧視、傷害陸生的學習權(quán),也影響臺灣高教信譽。文章直言,疫情指揮中心把“小明”返臺的開放權(quán)捏在手上,想到了就開放一點,“政治考慮大于一切,根本就是折磨這些孩子和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