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天白云,陽光和煦。我來到虹橋樞紐附近的臺資企業(yè)競衡集團總部,訪問獲評上海市三八紅旗手的張簡珍董事長。一提起這件事,一臉興奮的張簡珍接過話茬:“這是上海婦女界的最高榮譽。我喜歡這個稱號并感到榮耀,我也十分珍惜這份榮譽。”
這是上海首次為在滬女臺胞頒發(fā)此榮譽。她之所以能獲此殊榮,凝結著18年來她在上海打拼的心血和貢獻。
大陸政策是利多
張簡珍是高雄人,畢業(yè)于臺灣東海大學法律系,后來又在早稻田大學和耶魯大學深造。2002年,她和先生詹益森一起來到上海投資發(fā)展,創(chuàng)立了競衡集團。
我問張簡珍身邊的凌小姐,張董平時都有些什么愛好?凌小姐告訴我:“賺錢、美食、做好事。”掙錢是為了企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美食是為了豐富生活,做好事則是回饋社會。
前年底,我參加金山假日酒店的開業(yè)典禮,這是競衡集團投資“競衡88廣場”的一個項目。之所以敢大手筆投資,是因為張簡珍看好上海的未來。她認為,上海越來越國際化,市中心發(fā)展空間越來越有限,能在金山找到一片地也已非常寶貴。可以預見,將來一定是“錢”途無量。
有人納悶,張簡珍夫妻都是法學博士,怎么會有獨到的投資眼光呢?我認為與他們的所學有關。因為法律人懂得研判社會形態(tài)和發(fā)展趨勢,善于規(guī)避風險和總結經(jīng)驗教訓。采訪中,張簡珍多次提到國臺辦發(fā)布的惠臺31條和上海發(fā)布的惠臺55條。她認為大陸貫徹執(zhí)行這些惠臺措施,是實實在在的“利多”,讓在大陸投資和生活的臺商和臺胞既開心又放心。
愛拼也愛生活
當然,事業(yè)的成功還是離不開打拼的,臺灣人愛唱“愛拼才會贏”。說到“愛拼”,張簡珍卻話鋒一轉(zhuǎn):“我們也是非常熱愛生活的。”
她拿來了厚厚兩本書,并在一本紅封面的《2號廳珍藏》扉頁上簽了名,鄭重地遞給我:“這是我的最愛。”書中介紹了她精挑細選的22款美味佳肴,還有詳細的烹飪方法介紹。“冰燒三層肉”“燕麥浸遼參”“貢品佛跳墻”……聽聽菜名看著照片,就足以讓你垂涎欲滴了。書的序是她先生作的,題目很有意思:“15公分的味覺旅程”,食物從入口到滑下喉嚨,大約只有15公分的長度,所有美妙的滋味和幸福感,都在這短暫之間而起。
張簡珍說,會做料理的人,不但自己活得精彩,身邊的人也會感到快樂,會成為一家人的精神和靈魂。她指著另一本白封面《競衡收藏》的書說:“收藏是先生的業(yè)余所好,這本冊子匯集的是畫。”詹先生提筆簽名后遞給我。
張簡珍非常喜歡齊白石的《松鷹圖》。畫中老鷹目光犀利,單腳獨立松樹上,站在最高處環(huán)視天下。她直言信奉“蒼鷹管理法”,要求自己在事業(yè)管理中有老鷹般的勇敢、毅力和敏銳。當然,她也很感激一直默默支持著她的“松樹”,也就是先生。
幫助“星星的孩子”
張簡珍的生活中還有一大塊就是做社會公益。她是上海臺協(xié)常務副會長,協(xié)會舉辦羽毛球、高爾夫球比賽,只要是“競衡杯”,那就是她的慷慨解囊了。汶川大地震、臺灣8·8水災、云南魯?shù)榈卣穑偸羌皶r伸出援手。援建西藏希望小學、支持白先勇文化基金弘揚中華文化,她的資助項目還有很多。
為了營造青年人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機會,張簡珍設立了青創(chuàng)平臺,多次舉辦“競衡杯”海峽兩岸青年創(chuàng)意大賽。她把自己正在投資建設的項目拿出來,交給參賽青年去設計,鼓勵青年人發(fā)揮聰明才智。在頒獎儀式上,她勉勵年輕人要熱愛生活,多觀察多思考,既要有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也要有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
張簡珍有一兒一女,兒子是“來自星星的孩子”(自閉癥患者)。張簡珍說“只有經(jīng)歷過才知道心里有多痛”,許多家庭因為有了這樣的孩子而支離破碎。然而,她選擇了樂觀和堅強。打開手機她讓我看兒子的照片:“一米八三的個子,模樣英俊,你根本看不出這小帥哥和別人有什么不一樣。”
更可貴的是,她想到了社會上還有許多這樣的孩子。18年前剛來上海時,上海還沒有專門的自閉兒關愛機構。于是,她出資與上海市兒童福利院合作,建立了自閉兒中心,還經(jīng)?;嘏_灣邀請?zhí)亟汤蠋焷韨魇谙嚓P輔導經(jīng)驗。
去年7月,我參加過一次由“競衡公益基金會”主辦的“幸運遇見您——自閉癥研究與實踐交流分享會”。張簡珍專門從美國和兩岸請來了從事自閉癥研究和心理輔導的專家。她說,要用理解和包容帶領這群孩童走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讓特殊教育更有溫度,有更好的成果。
“我最討厭挾洋自重”
采訪結束前,我提出為張簡珍拍張照。她指著書架說,就這里吧,我愛看書。我問她最近在看什么書,她說剛看完《莊子》。
“這可是具有很高文學價值的古書啊。”
“是啊,莊子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這也是古文化的魅力。”
提及文化,張簡珍的表情嚴肅起來。她說,現(xiàn)在臺灣有些人盡搞小動作,在學生課本里削減古文,想搞“去中國化”。其實,那幾千年的文化傳承怎么能去得了???臺北故宮里的那些寶貝是大陸來的,我們講的是中國話,寫的是中國字,就是所謂“臺語”也是大陸的閩南語。臺灣廟里的菩薩都是大陸來的,你還磕頭作揖要她保佑呢,“我們都是同一個老祖宗傳下來的,同根同源。”
張簡珍還告訴我:“我最討厭挾洋自重,討好外國人還挨打臉,聽到就心里難過。這些年來,臺灣熱衷搞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斗爭,經(jīng)濟建設空轉(zhuǎn),停滯不前。我的家鄉(xiāng)高雄港,曾經(jīng)在世界上排名第三,如今排到第幾了?”她說:“我贊同兩岸一家親,期盼兩岸和平發(fā)展,這樣才能真正造福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