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0月18日訊(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林靜嫻)她是蠟筆小新、是名偵探柯南、是火影忍者,她也是《少年英雄方世玉》里的嚴詠春、《小李飛刀》里的林詩音、《小寶與康熙》中的方怡……工作已超過20年的臺灣配音演員蔣篤慧,聲音為臺灣觀眾所熟知。而對于許多接觸過臺配版動畫片或電視劇的80后大陸觀眾來說,說一句“我們都是聽她的聲音長大的”也毫不夸張。
借著此次參與臺灣國際女性影展的機會,蔣篤慧接受了導報駐臺記者的專訪。昨日她不僅與我們分享了許多行業(yè)趣事,對于兩岸配音同行的不同風格,也有自己特別的見解。
演員口念一二三四五
后期配音彌補不足
不像一般影視劇演員那樣光鮮亮麗,常常在媒體上有曝光機會,還能擁有一大票粉絲。配音演員像所有幕后工作者那樣作風低調,但在每一部作品的完成過程中,他們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作為許多經典動畫片角色的臺配版配音演員,蔣篤慧強調,他們的宗旨是忠于原著。“動畫配音與其說是創(chuàng)作,不如說是模仿。”蔣篤慧對導報記者表示,在為外語動畫片配音之前,她都會仔細研究原音所要表達的聲線和情緒,無論是哪一個語種,都要恰如其分地傳遞原作的感覺。“因為原聲一定是作品制作單位和導演認可,肯定也是最適合的。”
除了動畫片之外,蔣篤慧也為許多電視劇配音。如今有許多年輕影視劇演員由于口條不足,依賴后期配音,這一問題也曾在大陸娛樂圈引發(fā)過討論。蔣篤慧認為,身為演員,聲音和表情一樣都是必備的專業(yè)素質。“海外影視劇就很少另外找人配音,能夠用原聲當然是最好的。”蔣篤慧還談到一些行業(yè)趣事,早期臺灣有很多連續(xù)劇為了趕進度,早上拍晚上就要播出。不僅劇本沒完全完工,演員也來不及準確背出臺詞,只能在拍攝現(xiàn)場說個大概。“我曾經配過一個演員,她表演的時候表情很豐富,但嘴里念出來的實際上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亂講一通。”這樣獨特的影視劇制作生態(tài),更加彰顯了配音工作的重要性。
兩岸工作風格大不同
臺灣行業(yè)漸趨細化
幾年前蔣篤慧赴大陸交流,并且曾經在《天天向上》的配音演員專場中與來自大陸、香港的優(yōu)秀配音同行同臺演出,用熟悉的聲線勾起了許多觀眾的童年回憶。據蔣篤慧了解,大陸的配音演員能夠提前看到作品和劇本,在進錄音棚之前會反復練習,把臺詞都背誦下來。“大陸在制作時可以一場一場慢慢打磨,但臺灣就完全不一樣。”蔣篤慧說,在臺灣他們常常到現(xiàn)場才會拿到劇本,聲音導演簡單介紹今天要配什么樣的角色。“如果是電影還能讓你在現(xiàn)場看一段戲,看幾遍稿子,電視劇的速度更快,往往一進棚就要開錄了。”蔣篤慧表示,對速度的要求造就了臺灣配音演員的臨場應變能力,兩岸不同的工作風格,都是配音演員才華的展現(xiàn)。
談到臺灣配音行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狀,蔣篤慧對導報記者說,如今臺灣配音行業(yè)不管是戲劇類、動畫類、廣告類還是新興的手游類,都不斷有新的人才涌現(xiàn)。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類別的人才正在慢慢區(qū)分開來,并且劃分越來越細。“過去我們什么都要會配,如今全面的配音演員越來越少。”蔣篤慧認為,這種現(xiàn)象對于一個配音演員自身來說并不是特別好,配音演員還是應該全方位發(fā)展,多嘗試并且滿足不同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