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7月5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靜嫻 文/圖)昨日上午,由廈門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舉辦的“2017年廈門大學國際大學生知識產權夏令營”開營儀式于廈門大學法學院盛大召開。來自大陸、香港、臺灣以及克羅地亞、印度、伊朗、馬拉維、南非等國家和地區(qū)共120名優(yōu)秀學員參與了本次夏令營。
廈門大學邱偉杰校長助理在歡迎詞中表示,創(chuàng)新成為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知識產權作為激勵創(chuàng)新的基本保障,地位凸顯,作用突出。今年知識產權研究院第四次舉辦國際大學生知識產權夏令營,希望能夠為“一帶一路”國家、金磚國家的知識產權專家及學術和實務部門構建交流平臺。
此外,為了表彰廈門松霖科技有限公司對夏令營活動的支持,廈門市政府昨日在開營儀式上授予廈門松霖科技有限公司“捐資興學尊師重教銅質獎章”榮譽稱號。
與往年相比,今年主辦方除了為學員精心準備了學員手冊、廈大地圖、一卡通等物品外,還為學員量身打造了國際大學生知識產權夏令營文化衫。本次夏令營主題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與中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變革”,在昨日上午的開營儀式結束之后,學員們就開始了第一節(jié)課程,由廈門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知識產權研究院院長林秀芹帶來的“一帶一路視野下的知識產權保護”。據(jù)主辦方人員介紹,夏令營除了邀請境內外著名知識產權專家為學員英文授課之外,還將讓學員參訪包括松霖集團在內的本地企業(yè),走進龍巖,并了解和近距離體驗中華文化。
在夏令營中,來自對岸的優(yōu)秀師資也是一大亮點,本屆將有由臺灣智慧財產法院法官熊誦梅講授的“臺灣智慧產權司法保護最新發(fā)展與趨勢”,還有由臺灣中興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講授的“商業(yè)秘密保護的前沿問題”課程。主辦方人員告訴導報記者,廈大知識產權夏令營已是第四屆,每一屆都會有臺灣老師參與其中。一方面是由于臺灣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另一方面,臺灣老師也非常樂意到大陸講課和交流。而對于參加夏令營的臺灣學生來說,除了拓寬視野、學習更專業(yè)的知識以外,“交朋友”也是夏令營過程中吸引他們的任務之一。
聲音
臺灣學子:大陸知識產權事業(yè)發(fā)展迅速
此次參與廈門大學國際大學生知識產權夏令營的臺灣學子,大多都是通過自己學院或者老師的介紹獲得夏令營訊息,跨海而來。來自中興大學法學院的許家綺在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夏令營中有她很喜歡的老師授課,所以她很想過來聽課。
大多數(shù)臺灣學員都是第一次踏上大陸的土地,這里的一切對他們都充滿了新鮮感。在昨日的交談中他們提到,廈門的氣候環(huán)境和臺灣很像。盡管夏令營才剛剛開始,他們已經迫不及待地去品嘗了廈門本地的小吃,土筍凍給他們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樣來自中興大學的蘇宸以對導報記者說,夏令營的宿舍分配讓他們有機會跟大陸學員住在一起。“我以前對大陸沒有很深的認識,這些學員是我接觸的第一批大陸人。這是一次‘初體驗’,透過人跟人之間的互動,知曉彼此生長環(huán)境的異同,也加深了理解。”當問及對此次夏令營有什么樣的期待時,臺灣學員們大多提到了參訪企業(yè)的環(huán)節(jié)。臺灣政治大學碩士生田耀瑄受訪時表示,臺灣在知識產權方面起步較早,也逐漸成熟。但近幾年大陸在知識產權事業(yè)的發(fā)展十分迅速,并且逐步推向大中小企業(yè)。她很希望能通過實地參訪了解大陸企業(yè)在知識產權的推動初期是什么樣的狀況,如何收集國際資訊、因應國際變化,以及兩岸會有什么區(qū)別。
另一名來自臺灣政大的學員賴品中則表示,他畢業(yè)后想到大陸發(fā)展,尤其是從事知識產權相關領域,所以借由夏令營的機會,他想來了解大陸近年來各方面發(fā)展迅速的原因,未來也能更有針對性。而中興大學的陳彥杰則表示,隨著兩岸交流的擴大,有必要了解兩岸在法律制度上有什么不同。他希望通過夏令營的課程了解一些實際案例,回去也能跟臺灣的同學分享,交流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