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0月13日訊 (海峽導報駐京記者 陳成沛)國臺辦12日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fā)布會,蔡英文“雙十”講話成了與會兩岸媒體關注焦點,國臺辦新聞發(fā)言人安峰山多次回應有關問題。安峰山表示,是否接受“九二共識”,是檢驗我們對臺灣當局領導人所謂善意的試金石,并重申“善意是做出來的,不是靠說出來的”。
花言巧語或拖延塞責都躲不開“必答題”
新華社:在剛剛過去的“雙十”,蔡英文就兩岸關系又有了新的論述,請問國臺辦發(fā)言人,關于這個論述,您認為她這個答卷完成了嗎?
安峰山:要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關鍵就在于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在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和兩岸關系性質這個根本性問題上沒有任何模糊的空間,也是一道不管如何花言巧語還是拖延塞責都躲不開的必答題。
中新社:現在臺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對于蔡英文稱會尊重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這樣的表述,有何評論?
安峰山:“九二共識”是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基石,也是維持兩岸關系現狀的關鍵所在。你是否接受“九二共識”,能否對兩岸關系的性質作出正確的認知,是檢驗我們對臺灣當局領導人所謂善意的試金石。在事關兩岸前途和同胞命運一些重大問題上,臺灣當局應該以實際行動來作出回答,同時也要接受歷史和人民的檢驗。善意是做出來的,不是靠說出來的。
蔡的“四不一沒有”就是沒有接受“九二共識”
人民政協報:蔡英文在短短十天時間四次提出了臺灣不會屈服于大陸的壓力,發(fā)言人對此做何評價?
安峰山:對臺灣當局領導人近期的一系列有關兩岸關系的講話,島內有些分析說得很有道理,就是她的“四不一沒有”,“四不”是虛,只是說給不同的對象、不同的聽眾聽的。但是“一沒有”是事實,那就是并沒有接受“九二共識”。
對話還是對抗 在臺當局“一念之間”
臺灣聯合報:有輿論說蔡已經失去了避免與大陸對抗的機會,您如何評價?
安峰山:不同的道路選擇會決定不同的前景,你是要維護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這一政治基礎,還是推行“兩國論”、“一邊一國”的“臺獨”分裂主張?你是要繼續(xù)走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之路,還是要重新挑起兩岸緊張和動蕩?你是要增進兩岸同胞的感情和福祉,還是要損害同胞的根本利益,去切斷兩岸的感情連接?事關兩岸前途和同胞命運的大是大非問題,必須作出正確的選擇。兩岸關系何去何從,選擇坐下來進行對話,還是選擇對抗,端在臺灣當局領導人的一念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