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微博)7月3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靜嫻)廈門市江夏文化研究會7月2日正式成立,并在華僑大酒店舉行第一次會員大會。來自海峽兩岸的江夏黃氏宗親,廈門市民政局、思明區(qū)區(qū)政府、廈門市社科聯(lián)的有關領導以及深耕閩臺文化的專家學者們均出席了本次大會。
江夏是古荊州郡名,自古以來海內(nèi)外黃姓子孫都自稱江夏黃氏。廈門江夏堂則是由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武狀元黃培松建造的宗祠,歷史上眾多黃氏宗親“過臺灣”、“下南洋”都以該祠堂為出發(fā)地。
昨日出席大會的臺灣宗親黃靈聰,常年來往于兩岸,他在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廈門江夏堂就像是兩岸黃氏宗親的一個驛站。這里不僅帶給他們歸屬感,還是他們交流互動、共享資訊的平臺。黃靈聰說,現(xiàn)在研究會成員年齡都偏大,他希望未來能多發(fā)展吸收青年力量,讓兩岸下一代也因為血緣親緣關系走得更近。
廈門江夏文化研究會今年3月份開始召集籌備,昨日召開第一屆理事會會議,并選舉出廈門市直通車眼鏡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黃偉煌為會長。據(jù)了解,研究會成立后將深入展開江夏文化研究,為增進兩岸民間文化交流、凝聚海外僑胞親情搭建平臺。
黃偉煌在接受海峽導報記者采訪時透露,思明區(qū)有關部門已經(jīng)著手建設用以推廣兩岸博餅文化的江夏堂文化狀元廣場和江夏堂紀念館,這不僅有效地激活了廈門在地閑置的歷史文化資源,也對打造兩岸文化交流新平臺發(fā)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