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添福

林添福的代表作
他原在臺灣《大地》雜志社工作,有著不錯的收入,因為一次“心動”,他來到大陸,工作20年,獨自走遍了大陸20多個省市自治區(qū),行程達數(shù)十萬公里。經過200多次采訪,他拍下了5000多幅照片,記錄下各地少數(shù)民族金婚老人的珍貴影像,集結成了《半個世紀的愛》。在平遙國際影展上,這些老人歷經風霜刀刻般的容顏、從容堅定的眼神,感動很多人……這一組照片,引起了巨大反響。
在快餐式愛情流行的年代,這些平凡而淡定的婚姻,這些微小而堅持的愛情,是讓我們頂禮膜拜嘆為觀止,還是一個愛情童話與夢想?導報記者電話連線林添福,帶您走進《半個世紀的愛》,分享愛與感動,思考人生與愛情。
談采訪
拍攝原生態(tài)婚姻 經常“雞同鴨講”
導報記者(以下簡稱“記”):當初,是什么樣的想法與契機,讓您決定放棄一切,全身心投入到這個主題的拍攝中?
林添福(以下簡稱“林”):其實我在雜志社工作的時候,就會拍到一些少數(shù)民族,包括臺灣 “原住民”。在拍攝過程中,感覺到他們的文化隨著時代的腳步,在慢慢消失。我想,我必須用鏡頭把這些正在消失的文化保留下來。
1992年,美國《人物》雜志在臺灣創(chuàng)刊,我受邀為特約攝影,幫助其策劃一個圖文并茂且富有創(chuàng)意的專欄,這就是《半個世紀的愛》。
記:與這些少數(shù)民族的老人接觸,一定是一個很特別的經歷吧!
林:他們對人很淳樸,也很直接,不會拐彎抹角??傊?,是感覺特別單純的一些人,很原生態(tài)的一些人。
記:這些少數(shù)民族,大多生活在很原始的村落,他們年紀又大,您在采訪時,會不會遇到溝通上、特別是語言上的一些困難?
林:哦,那是當然。之前我在埃及采訪的時候,也遇到過類似的困難,當時我就通過找翻譯,還通過一些肢體語言、表情語言來溝通。在拍攝這個主題的時候,我也遇到了語言溝通上的困難,只好找些村里的年輕人、學校老師、村長之類的有文化的人來當翻譯。但很多時候,某些特定的詞還是無法翻譯,就像雞同鴨講,那只好又比又指,用各種方式想各種辦法來與他們溝通。
講故事
被搶親的瑤族老人20年不與丈夫說話
記:哈,我想這一定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在您拍攝過的這200多對金婚老人中,有沒有讓您印象特別深刻的?
林:有!很多!他們走過許多苦難,在他們身后,是時代的大背景!有很多精彩的故事!
記:能跟我們分享嗎?
林:有一對瑤族的夫妻,在拍攝的時候,感覺他們比較嬉鬧,看起來性格開朗,關系很融洽的一對??墒?,后來采訪的時候才知道,老奶奶年輕時是被搶親過來的。他們生活在中越邊境,老奶奶叫趙四妹,老爺爺叫李成朝。趙四妹是越南人,到這邊來參加喜宴,給表姐當伴娘,沒想到在婚宴上就被盯上了,婚宴結束后被搶親,從此賭了一口氣,20多年不跟丈夫說話。
記:呵,很神奇!
林:當時我也覺得很神奇,就進一步追問,“后來為什么關系會這么好”。他們說,后來孩子長大了,兩人要商量的事情多了,比如孩子娶親、蓋房子這類的事情,都要商量著辦,慢慢地開始講話了。到老了,反而關系很好了。
記:也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親情。
林:我想,年輕時候,老奶奶心里一直有一道檻,只要心里的這道檻邁過去了,她就會接受這個現(xiàn)實,接受這段感情。
記:那您覺得他們幸福嗎?
林:什么是幸福,我想這很難界定,我們也很難去設定這樣一個標準,來判斷他們是幸福,或是不幸福。我們更不可能去代替他們的感受,“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我只能說,在我拍攝的這一剎那,他們是圓滿的。我所作的拍攝,只是提供給大家這一個個不同的個案。我想,這些鏡頭,呈現(xiàn)的就是我們希望能達到的那個狀態(tài)。
悟人生
相守半個世紀 愛情讓承諾走開
記:拍攝這么多年下來,您的人生觀、價值觀,會不會受到他們的影響?
林:這些出生于20世紀初的老夫妻,有的青梅竹馬,有的父母包辦,有的指腹為婚,有的童年結發(fā),有的搶親結婚,有的私奔逃婚,有的甚至打鬧了一輩子仍在一起,有的僅僅為了物質的交換而終身廝守……他們的婚姻生活幾乎就是中國上世紀社會歷史的縮影。半個世紀以來,中華民族歷經磨難,他們經過那個大時代,我們想像中的苦難他們都經歷過了,卻始終如一牽手走過來。面對他們的遭遇,我想,對婚姻對家庭,我們都應看透一點,看淡一點。像他們一樣,用包容與堅持,去牽手走完一生。
記:您還相信愛情嗎?
林:我相信愛情。但不是指大家想像中的那種反射或是沖動,它有更多的元素和內涵,比如責任。
記:還有承諾?
林:愛情不需要承諾。我們之所以會去承諾,就是因為我們做不到,才會向對方承諾,所以承諾越多,欲望和期待越多,失落也就越多,人生越不安定。我們只要去做我們該做的事,不要去期望美好的未來,抱著單純過日子的想法去度過每一天,反而會一步步走到人生的彼岸。
記:所以,婚姻最重要的是堅持。
林:現(xiàn)代人在談愛情、談婚姻的時候,也向往著“執(zhí)子之手,與子攜老”,但卻忽略了專注和包容。在這個快餐式愛情時代,每個人都有太多的想法、太多的欲望以及太多的未來,不像以前的婚姻,跟了一個人,就是要跟一輩子,很“認命”的想法,不管遇到什么,總覺得自己“命該如此”。
記:您常年行走兩岸,覺得兩岸的愛情觀差別大嗎?
林:兩岸的年輕人的愛情觀不太相同,大陸這邊,會更多考慮現(xiàn)狀,更物質化、現(xiàn)實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