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10月26日訊 近日,石獅蚶江鎮(zhèn)蚶江村村民歐陽西庚老人向筆者曬了一張?zhí)貏e的身份證——有60余年歷史的臺灣身份證。這張身份證述說了老人一段兩岸相望的特殊往事,背后故事也反映了石獅與寶島越來越密切的淵源關系。
與兩岸目前的卡式身份證件不同,該身份證為對折的紙質(zhì)證件,上面標有歐陽西庚老人出生年月、家庭地址、教育程度及父母姓名等信息,甚至老人10個手指的指紋特征都記錄其中。身份證的封面和封底分別印有“臺灣省臺中縣國民身份證”的字樣,發(fā)證時間為民國三十六年(即1947年),距今已64年之久。
“當時聽說伯父和堂姐都在石獅,我和母親就特意從臺灣過來探望他們?!睔W陽西庚的故事從1948年講起,剛小學畢業(yè)的他跟隨母親乘船渡海,來到石獅蚶江村與伯父一家團聚。新中國成立,海峽兩岸隔絕,原本打算返臺的歐陽西庚只能和母親留在蚶江。當時只有13歲的歐陽西庚一邊打零工一邊照顧母親,開始等待回臺灣的那一天。
因為有一定文化教育經(jīng)歷,歐陽西庚后來被鎮(zhèn)里選送到師范學校就讀,成為一名小學教師。從教期間,歐陽西庚認真授課,還曾自費修繕小學校舍?!稗k事勤快,為人誠懇”,敬業(yè)態(tài)度讓他受到很多同事和鄉(xiāng)親的尊敬和認可。在教師工作崗位上奉獻多年的老人,早已桃李滿天下,但最大的心愿還是希望有機會能回到臺灣再看看親人。
|
|
1985年,歐陽西庚踏入闊別多年的家鄉(xiāng)臺灣的土地。雖然當時身份證上的臺中縣已升級為臺中市,出生地鹿港則成為彰化縣的一個鎮(zhèn)。令歐陽西庚激動不已的是,通過多年保存的臺灣身份證,在鹿港鎮(zhèn)的檔案館里,他居然找到了自己的檔案資料。
歐陽老人表示,曾經(jīng)由于種種原因,兩岸不能實現(xiàn)直航,為了和島內(nèi)親人保持聯(lián)系,他只能把書信寄給遠在菲律賓的哥哥,然后再轉(zhuǎn)寄給臺灣的親人,“現(xiàn)在不用這么麻煩了,兩岸直航方便很多,說走就可以走了”。歐陽西庚笑稱,隨著兩岸交流交往日趨頻繁,回臺探親真的是越來越便捷。
值得一提的是,年近八旬的歐陽老人不光回臺探親,還經(jīng)常參加許多當?shù)嘏e辦的對臺交流活動。老人說,近期他又將和石獅臺聯(lián)參訪團赴臺考察學習呢。不僅往返兩岸探親訪友,他還希望能見證石獅與臺灣不斷密切的交流發(fā)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