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2月12日訊 今天,在杭州西湖景區(qū)九曜山南麓,原潘天壽墓地所在地,一座名為“聽天閣”的詩亭,在海峽兩岸學者的共同見證中正式揭幕。臺灣中國國民黨原副主席、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臺灣實踐大學終身榮譽教授林澄枝表示:深深景仰潘天壽的藝術(shù)和才華。
潘天壽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國畫大師、美術(shù)教育家,曾任教于中國美術(shù)學院,杭州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除了書畫印享有盛譽外,潘天壽的詩詞也是獨成一家,嶙峭橫肆,高古奇崛。60年前,潘天壽的70多位弟子赴臺,在兩岸隔絕的狀態(tài)下延續(xù)了中國畫的教育傳統(tǒng),使水墨文化在寶島得以傳承。
國民黨前主席林澄枝:潘天壽在臺灣受到很大尊重
林澄枝圍著一條橘黃色的圍巾,搭配一身中式風格的綠色上衣,在西湖山水的映襯中顯得端莊,格外引人注目。
“潘天壽的詩畫、篆刻和精神在臺灣受到非常大的尊重和喜愛。我身處那個年代,深深景仰潘天壽的藝術(shù)和才華。”林澄枝在聽天閣詩亭前表示,“我不是詩人,也不是畫家,但我從來都沒有忘記在小時候,母親用臺語吟誦詩詞,我感覺很美。在杭州,我也將用臺語吟誦,聽專家說,這更有古音,會更好?!?/P>
林澄枝多次表達了來到大陸、來到杭州的興奮之情?!?005年,我跟隨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zhàn)第一次訪問大陸,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從此就沒有中斷過。2008年,我跟隨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第二次訪問大陸,心情是高興地不得了。最讓我感動的是,胡錦濤在和吳伯雄正式交談之后,他突然很興奮地轉(zhuǎn)過頭來,對我說,我們是好朋友,現(xiàn)在我們要多做文化教育的事情?!?/P>
“有許多歷史、詩情發(fā)生在杭州。現(xiàn)在,在這么美好的環(huán)境里,我們共同紀念潘先生?!绷殖沃ψ詈蟊硎荆龝⒔裉旎顒拥姆諊透袆?,告訴對文化教育有興趣的臺灣人,期待未來兩岸文化交流會更多更好。
潘天壽之子潘公凱:父親的心愿是民族偉大復興
中央美術(shù)學院院長潘公凱是潘天壽的兒子,也是他參與設(shè)計了聽天閣詩亭。記者看到,和傳統(tǒng)八角亭不同,聽天閣詩亭為敞開式,分上下兩層。高9米,長40米,整體造型呈一個拉長的古體“壽”字,而“壽”字最后的一“點”,則是潘老與其夫人及長子的合葬墓新址。
“上個世紀90年代,父親潘天壽的畫曾到臺灣展出。國民黨元老陳立夫坐著輪椅都要去看畫展,他深情地說,天壽不懂政治,但他卻是忠直之人,他的人品,大家都知道?!迸斯珓P表示,“這次來了這么多臺灣朋友,對先父的懷念之情令人感動?!?/P>
潘公凱追憶了父親留給他的最深的印象?!八帽瘎⌒缘娜松刮颐靼琢耍裁词菒蹏?,什么是一個學者應該有的責任心。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我心中,父親是一個儒士,是悠久中華文化所養(yǎng)育的、是20世紀歷史所塑造的儒士??v觀他的一生,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中華民族的復興,也就是今天活動的目的?!?/P>
杭州市長蔡奇:提高人民文化生活品質(zhì)
杭州是潘天壽的第二故鄉(xiāng),他在這里生活了四十余年,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藝術(shù)精品。
“潘天壽是深具民族意識與愛國情懷的藝術(shù)家,作為20世紀國畫四大家之一,他將國畫推向高峰。他不僅擅長書畫,還擅長詩詞,他的作品是中華民族偉大的藝術(shù)瑰寶?!辈唐姹硎?,“潘天壽的民族精神與傳世佳作是杭州人民,也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杭州將以聽天閣詩亭落成為契機,更加注重歷史文化保護,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品質(zhì),創(chuàng)建與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質(zhì)之城?!?/P>
據(jù)悉,在聽天閣詩亭正式落成之際,杭州還將舉辦“2009海峽兩岸潘天壽與傳統(tǒng)詩學”研討會,邀請兩岸學者共同評介潘天壽?!斑@不僅是兩岸對潘天壽的共同紀念,也是兩岸交流與文化認同的共同瑰寶。”蔡奇說。
記者了解到,潘天壽聽風閣詩亭座落于杭州西湖景區(qū)九曜山南麓。在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qū)管理委員會的努力下,整個修造工程歷史100天就完工。這里不僅將成為后人緬懷潘天壽的場所,也將成為西湖風景區(qū)一個獨特的名人文化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