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的誕生》《聲臨其境》接連掀起“什么是演員”話題的討論——
劉敏濤:基本功和天資成就好演員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沈杰群
“一個演員從拍第一部戲到第五十部戲,同一句臺詞,說出來是完全不一樣的。演員在不同年齡段的每一段成長,接受程度不同,提升速度也不同,所以要走著看,‘跟自己’走著看。”
在《偽裝者》《瑯琊榜》等“口碑劇”中角色深入人心的演員劉敏濤在《聲臨其境》中,作為“年度大秀”上趙立新的助聲嘉賓,兩人一起合作配音了《暗戀桃花源》的經(jīng)典片段,用蒼老的聲音重新詮釋“云之凡”與“江濱柳”的愛情故事。
“之凡,這些年,你有沒有想過我?”“我寫了好多信到上海……好多信……后來我大哥說不能再等了,再等就要老了。”久別重逢,物是人非,哽咽問答蓄藏洶涌情感。節(jié)目播出,被網(wǎng)友評價為“十級催淚”“教科書般的配音”。
劉敏濤說,趙立新是那種她非常尊敬、欣賞的演員,所以接到邀請,毫不猶豫答應(yīng)了。“趙老師發(fā)我《暗戀桃花源》的原版,我第一次看沒有太大感觸,但越看越喜歡。我們選的那一段,林青霞和金士杰演得太好,林青霞情緒沒有大起大落,很含蓄。”
在《聲臨其境》舞臺上憑借聲音魅力、外語水準大放光彩的趙立新,選擇劉敏濤助陣,原因是——“劉敏濤是一個非常好的演員,我們彼此相知,包括演戲,也很默契”。默契到什么程度?劉敏濤透露,一直到錄節(jié)目候場時,兩人才第一次“對戲”。
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副教授王蘇認為,“繪聲繪色”是語言藝術(shù)的魅力,這檔節(jié)目讓演員在很短的時間里準備,給角色配音,十分考驗基本功,且這又是觀眾從未見過的節(jié)目形式,所以不玩噱頭的《聲臨其境》靠口碑走紅。
趙立新接受媒體采訪表示,對于演員,“聲臺形表”缺一不可,“聲音的基礎(chǔ)條件、臺詞語言駕馭的功力和技巧的掌握、形體傳達內(nèi)心的信號,最后是表演——前三項的疊加之后才落到表演這一層上。”
演員的后期配音,是影視創(chuàng)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且愈發(fā)受觀眾關(guān)注。脫離現(xiàn)場氛圍,身處安靜的錄音棚里找回角色狀態(tài)絕非易事。劉敏濤說,她是演完《偽裝者》、進行后期配音的時候,“一下子被點醒了,上了一個臺階,配音一下子有了靈魂”。
“我很感激李雪導演。探討的時候,他說,你就當作對面有個演戲?qū)κ?,配音又是一個表演的過程,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我覺得說得太好了,之后我站在錄音棚不太會費力氣,相當于再演一遍吧!而且還可以用聲音調(diào)整之前表演的不足,有所修正。”
面對親身飾演的角色,配音游刃有余,而給非本人駕馭的角色配音更為不易。
錄完《聲臨其境》,聲音飾演完“云之凡”后,劉敏濤當晚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給其他角色配音怎樣更能打動觀眾?究竟是完全還原本來演員的音色,還是用自己創(chuàng)造的音色貼合演員表演?
“配音有兩種,有一種是譯制片配音,未必聲音很像外國演員,但你用漢語說出人物感覺,語氣、情感對上就可以了;還有一種是給中國人配音,那就希望‘都像都好’。另外配音演員是會加入他的創(chuàng)造力、對人物的理解,在聲音表演當中對臺詞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
對于錄完節(jié)目后困惑的問題,劉敏濤有了一個初步的答案:“需要隨機應(yīng)變,在個人能力范圍內(nèi),如果配得比原版演員更強的時候,可以把很多基礎(chǔ)的東西打掉,重新創(chuàng)作;如果無法超越原版,就要去模仿,盡你所能用音色、語氣、理解在表演上模仿出來。”
回憶早年在中央戲劇學院的求學,劉敏濤說那時候教學和訓練是極為嚴格的。“王明亞老師每天清晨5點鐘就騎著自行車過來,催我們起來出晨功,來回巡邏檢查,沒有偷懶的機會。我們沒有白費爸爸媽媽交的學雜費,很珍惜學習機會,氛圍濃,同學之間互相‘較勁’,比如在屋檐底下練氣息。”
當前影視圈一些“流量小花小鮮肉”的不佳演技,或是懶于背臺詞只想依賴配音的現(xiàn)象,屢屢被吐槽。劉敏濤覺得,一方面,藝校教師們應(yīng)該起到督促學習、強化基本功訓練的作用,一如自己當年接受的嚴格教學;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大市場給予孩子們的環(huán)境太殘酷”。
劉敏濤感慨,演藝路想要走得長久,想端穩(wěn)這碗飯,必須要練好基本功。同時,天資也很關(guān)鍵,“有先天條件和后天悟性靈氣”。
《演員的誕生》《聲臨其境》接連掀起“什么是演員”話題的討論,劉敏濤認為,這幾個節(jié)目火了是好事,“讓一部分觀眾知道演員的辛苦,演員不是站在那講兩句臺詞、擠眉弄眼就能賺錢”。
原文標題:什么是演員?劉敏濤:基本功和天資成就好演員
原文鏈接:http://www.chinanews.com/yl/2018/03-20/8471560.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