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3日電 題:誰“換”下了李鐵?
1997年,在大連金州體育場,中國隊遭遇逆轉(zhuǎn),痛失進軍法國世界杯的主動權(quán),現(xiàn)場四萬球迷高呼“換李鐵”。此后在李鐵的球員生涯和執(zhí)教生涯中,他時常提起這個三字的噓聲,將其總結(jié)為一次重壓之下對心態(tài)的歷練。
“經(jīng)歷這些后,面對壓力時就沒那么害怕,現(xiàn)在面對再大的壓力,心跳也就是50下,早上晨脈就是40下。”——2020年1月5日,李鐵在國足主教練就職見面會上如是說。
然而,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他再次遭遇了“換李鐵”。只不過,這是一次非技戰(zhàn)術(shù)層面的換人。
在李鐵上任的時刻,外界對他和中國足球都抱有非常美好的祝愿。他被稱之為“鐵帥”,他從一個“不會踢球的娃娃”到隨隊出征2002韓日世界杯的國家隊成員,再到中國男足國家隊主帥,本身就充滿異常絢爛的勵志色彩;他麾下的隊伍志在鍛成一支“鐵軍”,并喊出“團結(jié)是鐵”的口號——“我希望和國家隊一起再度進入世界杯”。
盡管隨后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李鐵率領(lǐng)國足克服種種困難,以全勝戰(zhàn)績完成世預賽亞洲區(qū)40強賽最后4輪比賽,順利晉級12強。李鐵與國家隊的合同自動續(xù)約,從一份半年合同變成了一份5年長約。
然而進入12強賽階段,李鐵開始遭遇諸多質(zhì)疑。比如一度每場最多兩名歸化球員上場,首役對陣澳大利亞甚至連五個換人名額都不留給實力、經(jīng)驗更勝一籌的阿蘭和洛國富;面對極有可能拿下的阿曼隊,李鐵在攻防兩端同時換人最終“自毀長城”,慘遭對方扳平。
六輪過后,國足僅獲得1勝2平3負,排名小組倒數(shù)第二。這一執(zhí)教成績算不上優(yōu)異,但已基本是目前國足實力的真實體現(xiàn)。世界杯常客澳大利亞、日本、沙特阿拉伯隊水平遠在中國隊之上,被阿曼扳平雖有失水準,但二回合交手逼平澳大利亞算是某種程度上的彌補。
不少消息爆料,中國足協(xié)與李鐵的5年長約,其實意在爭取2026年世界杯有所突破。2026年世界杯將擴軍至48支球隊,國足進軍世界杯的概率無疑更大。即使2022年世界杯出線無望,也并非不可接受。
從成績上看,李鐵也并非到了非下課不可的境地,壓垮他的稻草或許是在對陣澳大利亞隊之后的一幕幕“戲劇性事件”。在賽后發(fā)布會上,李鐵發(fā)表了長達32分鐘的“演說”,他火力全開,將矛頭直指外界:
“沒有一個人比我更了解國家隊和中超的所有球員”“說有主場和沒主場差不多,這樣說腦子有問題,如果這兩場在蘇州踢,我們可能拿到六分”“我不想在這里點評任何一個球員,但我想說,各位我在足球上花的時間比任何人都多”......
李鐵的“吐槽”非但沒能贏得輿論支持,反而被指責缺乏國字頭主教練的擔當。然而進一步引爆輿論的是他隨后在社交平臺上發(fā)布帶有廣告性質(zhì)內(nèi)容,尤其是國家隊贊助商競品圖片,貿(mào)然違背商業(yè)規(guī)則。缺乏契約精神的主帥讓原本成績慘淡的球隊陷入了更加尷尬的境遇。
這一系列的場外風波,助推了“換李鐵”的進程。洶涌輿論前,李鐵主動向中國足協(xié)提出辭呈。12月3日,中國足協(xié)正式宣布,接受了他的辭職申請。
不可否認李鐵對中國足球作出的貢獻,他依然是中國中生代足球教練員中的佼佼者,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他也需要為自己十足的個性買單。
眼下中國足球正經(jīng)歷異常寒冬,中超球隊集體出現(xiàn)財務危機,國足沖擊世界杯幾近無望。人們更加希望看到的是,作為一國足球整體形象代表的國家隊主帥,能夠帶領(lǐng)球隊乃至整個中國足球,在低谷之中燃起向上的希望。 (中新社記者 邢翀)


 
          




